2024年3月12日 星期二

金城舊事(六) 金邊華人喜愛的小吃(郭慶)

說到金邊的小吃,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定有牛肉丸粿條這一味,它既可當小吃,也能當正餐,兩碗下肚肯定飽飽的。我喜歡光顧的有三間,這三間的知名度還相當高的:

一是位於屋也印街,與「金山電影院」遙相背靠的金山牛肉丸,其實它就是一間大排檔,並無招牌,因與「金山電影院」只隔一條巷,故人們都叫它金山牛肉丸,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活招牌。牛丸粿大碗四塊錢,小碗三塊,它的主要顧客是學生,因「南華學校」離它不足五十米,與「端華學校」的距離也不足四百米,許多學生下午放學後會去那邊享受一碗美味牛肉丸,我放學回家必經此店,少不了進去光顧。

二是位於「高棉電影院」對面巷子的高棉牛肉丸,它是因為靠近該電影院而得名的。其製作的牛肉丸彈性十足,味道鮮美,即使湯水很一般,依然名聞遐邇,每天下午三點左右,附近居民都會聽到店主捶打牛肉的巨大聲響;製作牛肉丸需要極新鮮的牛肉,要剛剛屠宰的還有餘溫的肉,才能做出最好的牛丸。1963年香港「鳳凰電影公司」曾到金邊和大金歐市拍攝電影《千里姻緣一線牽》,男主角高遠慕名來這裡嚐鮮,就著用兩個木製牛奶箱釘成的低矮小桌子,坐在連孩子屁股都嫌小的小板凳上連吃七碗,更讓這家小店名聲大噪。

三是位於速福街中段的「生成牛肉粿店」,這個招牌號可不是顧客叫出來的,是老板正經八百自己命名的。生成面世較遲,它製作的牛丸質量一般,卻以肉多湯水好取勝,是其它兩間不能比的,對於喜歡濃湯高湯的當然要去生成光顧,所以也能殺出一條生路,與其它兩家三足鼎立。

金邊華人喜歡吃煎韭菜粿,戴高樂大道(篤加蘭街)中段「大金營電影院」前煎韭菜粿味道鮮美,軟硬適中,堪稱金城第一。兩個直徑六十公分的平底鍋,每個鍋可煎三十個,菜粿先放進油多的鍋炸,炸到差不多了撈上來放到另一個鍋煎。操作者動作熟練,兩手各操一鏟,翻轉奇快;菜粿每個一塊錢,每晚可賣出五百個左右,收入相當可觀。一家老少白天製作,晚上擺檔,一個負責煎,一個負責用荷葉打包,一個負責收錢;累是累了點,但比打幾份工強多了。我每個星期都會去打包一次,每次二十個,是這家菜粿檔的熟客。

金邊夜市的食品叫法千奇百怪,如迪潘大道烏亞西市旁的冰水店,刨冰搭配各種美食如反沙芋頭、反沙番薯、龍眼乾、紅棗、蓮子、紅豆和木瓜等,都各有名稱。跑堂把芋頭加番薯稱為「包公會李后」,每樣都來一點的叫「七彩會」,還有「火燒紅孩兒」等等,這種叫法獨創一格,單聽跑堂吆喝還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我經常光顧這個冰水檔,有一天忍不住問那跑堂,為什麼芋頭加番薯叫包公會李后?他答道「芋頭肉灰色帶黑點,煮熟了的番薯是橙紅色的,一黑一紅,不就是包公會李后嗎?」說的還真有道理,我想他肯定跟我一樣是潮州戲迷吧。

有一種人們認為最好賺錢的小吃叫「好味道」,這個行業清一色廣東人,經營者都是中年以上。「好味道」是什麼東西呢?這裡面東西多了,有豬唇、豬舌、豬耳朵、豬肝、豬肚、豬腸、鴨胗、鴨肝鴨腸等。把這些東西腌製、打鹵,腌製味道要稍淡,因為它是搭配甜醬和辣椒醬吃的,火候把握也非常重要,要做到不軟不硬,吃起來才有嚼勁。大叔們把製作好的肉食裝在一個白鐵大容器裡,頂在頭上走街串巷,還要大聲吆喝,「好味道」「好味道」,一聽到這個聲音,孩子們就會大聲回應,「好味道,一蚊賺九毫」(讀廣東話),意即賣一塊錢可以賺九毛,所謂本小利多。「好味道」隨買隨切,每片一塊錢,切出來後用竹簽一插,抹上甜醬辣椒醬,非常可口。賣「好味道」的確好賺,但勞碌一天又能賺幾個錢呢!他們從中年到老年到幹不了了歇業,賺的就是自己的血汗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