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0日 星期三

(補遺)第180篇:《詩聲》

其一
雪舞風吟蓋滿城,獨聞此處有詩聲。
相逢韻海同舟渡,互拓文田共筆耕。
步玉推敲邀眾彥,登壇酬唱會群英。
古音繞耳多風雅,陶醉吟遊樂趣生。
其二
韻音騷雅響全城,海外稀聞誦古聲。
尤喜報壇詩樹種,又欣文漠韻洲耕。
只緣豁達吟飛雪,何必哀傷嘆落英。
諸子天涯揚國粹,飽嚐苦樂慰餘生。
──詠新報詩壇二首

詩有詩的格律、語言、聲調,詞有詞的韻味、迴音、意境,陰陽上去,仄仄平平,抑揚頓挫是作詩的最起碼要求,把音律詩聲用在日常生活中,能令言辭愈益鏗鏘,可臻文句更加優美。


「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根據這條原則,你會忽然發現,許多廣告賀詞、喜喪聯句、電影片名、文章題目,都在詩聲韻律中,只不過少人研究。先由四字構詞說起,將「生日快樂」改為「生辰快樂」,把「庚辰龍年」換作「庚辰龍歲」,就因平仄不符之例;「文人相輕」四字皆平,故有「文人自古相輕」,用「自古」把四平分隔,「畫虎類犬」四聲全仄,才加「畫虎難成類犬」,以「難成」將四仄分開。有些成語不能直入詩中,主要原因還是不符平仄,例如「賊喊捉賊」、「一敗塗地」、「唾手可得」、「水落石出」等,四仄相聯,「人微言輕」、「空言虛辭」、「文如春華」、「焚書坑儒」等,四平互貫,都是詩家大忌,作文題字,切勿用之。

有些平仄失粘的慣語,第二字和第四字同聲,也難以入詩,例如雙百方針中,「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上句「花」、「放」是平和仄,是合格的,下句「家」、「鳴」都是平聲,就出格了。像這樣的文句,在平常說話則無所謂,若寫成作品,應盡量推敲。讀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叢書,其書名很講究,「康熙大帝」、「雍正王朝」、「話說乾隆」,都是第二、四字分明的範例,電影片名也可一談,「魂斷藍橋」、「萬家燈火」、「甲午風雲」、「早春二月」等,平仄分明,鏗鏘悅耳,印象很深。文章題目若能講究一番,特別是詩篇,應該謹慎命題,就更引人入勝。

唐代詩人杜牧的「山行」七絕中,「霜葉紅於二月花」,第二、四、六字本來平仄分明,誰知茅盾將詩改作「霜葉紅似二月花」,成了長篇小說書名(1942年),把平聲的「於」改作仄聲的「似」,一字之差,「葉、似、月」都是仄聲了,怪不得東瀛學者石川忠久認為,茅盾可能不懂寫古詩,故修改古人詩句而渾然不覺。然而,名氣令人不敢懷疑過錯,是能理解的。相傳李白登臨黃鶴樓時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文學卷】中,在「律詩」條目下注明:「唐代律詩在定型化過程中和定型後的創作實踐中,都存在變例。在定型化過程中,有些律詩不完全按照格式寫作,崔顥《黃鶴樓》即前半首古体格調,後半首才合律。」手頭有本「黃鶴樓晴川閣詩詞賞析」,搜羅歷代名家唱詠詩篇數百,皆遠勝當年崔顥,奈何!古風不必拘泥平仄,樂府只須聲韻協調,律詩不可失粘,平仄務求合格,無價可還也!

如此看來,凡四字詞或以上者,奇數即第一、三、五字可平可仄,偶數即第二、四、六字就必須平、仄、平或仄、平、仄相間隔。港台電視有些節目命名很好,例如「歡樂滿東華」、「慈善星光耀保良」,但也有失粘的,例如「萬千星輝賀台慶」,「千、星、台」三字都是平聲,若將「輝」字改為仄聲,就完美了。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詩林遺事」一書,搜錄百篇,標題全是七言詩句,可惜大都出錯:「詩中豪情感懷多」、「蘭桂聯芳傳佳詞」,實乃美中不足也!要做到抑揚頓挫,就必須字正腔圓,聲清意重。詩聲不一定吟詩才講究,寫作言談,公文書信,一樣可行,本欄「雅集」、「雲煙」和本文,文首貫穿篇末,奇偶相間,全依平仄,絕不含糊。

本欄談論詩詞,已逾三年,詩論超過卅篇,本人一直醉心研究詩詞,不屑無聊筆戰,遠離燹火硝煙,弘揚文化,豈有罪哉?莫非筆禍橫生,戰雲四起,才屬正常?追求完美,講究騷雅,詩聲繞耳,歌舞昇平,有何不妥?文學批評,能否切磋探討,禮讓溫和,恭謙自律,此乃俗人雅士之間迴異不同之處矣。懇請作家朋友,相互交流心得,將精力用於文學研究中,多寫些學術性文章,藉此提高水準,此誠心呼籲,難道不能引起共鳴?為何竟被無情攻擊?還祈有識高賢明鑑。

(2000.02.25《華僑新報》第47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