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魅力,不僅在於它是時尚之都,更由於它是有著濃厚人文氣息的文化之都。
今天中午,在家休息的兒子興致勃勃的陪我到這條老街蹓了一大圈。抵達時,雖然細雨紛揚,路上的行人依然摩肩接踵,遊興不減。兒子指著馬路兩旁聳立的樓房說:「我們這樣看,不覺得有什麼特別,可是,大畫家莫奈Claude Monet卻能把這條老街繪成世界名畫。」原來1878年6月30日,為了紀念巴黎世博會閉幕,印象派畫家莫奈以這條馬路為背景,畫了著名的「蒙托格依街」,畫面中,人頭攢動,國旗飄揚,莫奈以神妙的筆觸,讓老街歡樂、喜慶的場面躍然紙上、凝固於剎那間,成了永恆的經典之作。
走到一家糕餅店前,只見櫥櫃裡的糕點琳瑯滿目,誘人垂涎,我一抬頭,映入眼簾的是「STOHRER」幾個大字,喔,原來這就是鼎鼎大名的三百年老店。喜歡人文歷史的兒子隨口說了一段久遠的故事:「十八世紀初,法國國王路易十五娶了當時的波蘭公主Marie- Leszczynska為妻,為了飲食習慣,這位公主隨身帶來多名波蘭王室的廚師、糕點師傅,1730年,其中一名糕點師傅的兒子Nicolas Stohrer 在這條馬路開了麵包糕餅店,由於手藝高超,生意非常好,這就是此店的前身,兩百多年來,STOHRER 這個招牌沿用至今。」我聽了,忍不住在門口拍照留念。
不遠處,是名聞遐邇的特色餐廳「L' Escargot Montorgueil 」,只見巨型招牌上方立著一隻金色大蝸牛,據說,餐廳自1832年開張以來,內部裝飾依舊,這裡曾是十九世紀多位法國作家喜歡用餐的地方。那時候,人們認為蝸牛是壯陽佳品,如今 ,這種說法已經過時了,蝸牛成了老少咸宜的特色美食。近兩百年來,這間餐館一直客如雲至,生意興隆,現在,成了蒙托格依老街的標誌,不少人光臨這個街區是為了品嚐蝸牛,這不,遠遠的就看到餐廳內高朋滿座,走近一瞧,幾乎都是中國人。
我們繼續往前走,來到門牌78號的餐館前,兒子說:「老媽,這家忒有名,咱們在這裡用午餐吧!」「好呀!反正對我來說,吃是次要的,看和感受才是主要的。」這家餐廳叫「Au Rocher de Cancale 」,Cancale 是法國海濱小城市,顧名思義,應該是海鮮餐廳。坐下來後,我發現服務生都是皮膚黝黑的南美洲人,餐廳內播放著爵士樂,感覺不像正統的法式餐廳。兒子說:「這也是一家百年老店,原址在馬路對面,後來遷到這裡。一百多年前,這家餐廳以經營海鮮為主,大作家巴爾扎克(Balzac) 曾是這裡的常客。巴爾扎克未成名時生活潦倒,每次領了稿費就來這裡吃蠔,因為那時候,蠔是最廉價的海鮮。由於經常來,巴爾扎克與餐廳的很多常客相當熟絡,對他們觀察得細致入微,後來這些客人都成了他筆下的人物。他在代表作《人間喜劇》中經常提到這家餐廳,使得這間極為普通的餐館聲名遠揚。那時候,這個街區有不少話劇院,不少人看了話劇,喜歡來這裡用餐,感受巴爾扎克筆下的景物。」聽過兒子的介紹,開始點菜了,我們都點了煎魚肉配土豆泥和蔬菜,另加一小瓶白葡萄酒,非常不錯,最後還要了甜點咖啡,就這樣,在巴爾扎克曾經來過的地方,我們美美的享受了一頓午餐。
走出餐廳不遠,就發現地面有一塊碑石,駐足觀看,原來是為了紀念1750年1月4日在這裡發生的事:那天,警察在這裡逮捕兩名同性戀者,並將他們帶到附近的 Place de Grève 處以極刑:活活燒死,這是法國歷史上最後一次對同性戀者施行如此酷刑,看了令人不勝唏噓。
這個街區還有不少故事,比如不遠處的 Montmartre 街二十四號,有一家叫「Cafe du Croissant」 的餐廳,1914年7月31日,極度反戰的法國社會黨人Jean-Jaures 在該餐廳用餐時遭受槍殺身亡,後來,巴黎地鐵二號線有一個站便以他的名字命名。
當我們登上返程的巴士,已是華燈初上。夜色中的巴黎依然那麼美麗,那麼迷人。
(2017年12月20日寫於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