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歐洲粵劇大匯演,在巴黎西郊耐意市(Neuilly)舉行,除法國廣東粵劇社外,來自英、荷、比、瑞士、丹麥都派團參演,廣州、星加坡、台北亦專團客串。從中午直演至午夜時分,父老鄉親聽得如癡如醉,看得神怡心曠。
廣府人稱看粵劇爲睇大戲,可見是件極大的事。粵劇(又名廣府大戲)是廣東地區主要戲曲種,其大鑼大鼓方式唱演是傳統敲擊音樂的特色。器樂主要由鑼鼓木魚弦琴等器樂組成,主要作用是調節場面節奏,以音響烘托表演,發揮演員動作的感染力和特定場面的氣氛。而器樂曲中的管弦樂曲,多是在唱腔和唱腔之間的場面用作襯托演員動作和渲染氣氛之用。演員的化妝顏色以紅、黑、白、藍、黃為主。紅色代表血性忠勇,黑色代表剛耿忠直,白色代表奸惡陰險,藍色代表狂妄兇猛,黃色代表驃悍幹鍊。戲服以彩色膠片或者銅托小鏡點或珠片點綴,金碧輝煌,光耀如鏡,照眼生花,鬥麗爭妍。
粵劇藝術具有濃鬱的嶺南文化特色,粵劇始於明末,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淵源和形成發展,積澱深厚,既繼承了中國戲曲以歌舞演故事的藝術傳統,豐富優美的唱腔,獨特瑰麗的服裝、特色臉譜,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周總理曾給粵劇譽爲“南國紅豆”之美稱。粵劇不但流行於廣東、廣西、港、澳、台地區,並隨著粵籍僑民散居各地而傳播到亞洲、美洲、大洋洲、歐洲。
粵劇的唱做念打特別講究,「唱」是指唱功,配合不同的角色有各自不同演唱的方式,平喉是平常說話的聲調,子喉是比平喉調子高,大喉是使用粗獷聲音。「做」是指做功,即表演。當中包括手勢、台步、走位、關目、做手、身段、水袖、翎子功、抽象表演和傳統功架等。「念」是指念白,即念出台詞。用說話交代情節、人物的思想感情。「打」是指武打,例如:舞水袖、翎子功、甩水髪、玩扇子、武刀槍、耍棍棒,舞旗幟等。
小時候耳濡目染,對粵劇特感興趣,家中粵劇歌本裏優美婉約、對偶押韻的歌詞深深地吸引著我,影響至深。閑暇常隨父母看大戲,雖然家境並不太富裕,但數百元的對號位,父母親是不會吝惜的。當時的大老倌多是從香港來,全在“金山戲院”上演,戲台兩旁掛著的對聯依稀記得是:「演離合悲歡,當代豈無前代事。觀抑揚褒貶,座中常有劇中人。」最近又想起一聯:「唱戲何如聽戲好,上台總有下台時。」結合起來細賞玩味,卻是覺得十分有深意。當時的“金山戲院”設備陳陋,也沒有如今新科技的幻燈投影和無線咪,大老倌唱戲,出將入相隨著台步走位,吊在頭頂柱樑上滑輪的咪也前後左右跟隨著,前台後堂各懸掛一個,有時候拉咪的人一個措手不及會把唱戲的打個正著。舞台美術偏重寫實,早期舞台佈景運用畫幅爲主的軟景,配合木板實景,每當換幕時候,觀眾要忍受長時間的換置佈景敲打聲,這時是我們小孩子最興奮的時候,因爲可以買綠寶汽水和嘉應子或花生橄欖之類的零食,若是父母心情好的話,還幸運的討到一件兵器玩具帶回家大演六國大封相。
這次廣東粵劇社的演出採用畫幅爲主的軟景,配合幻燈投影和硬片真景,幕幕緊湊,場場連貫,演的使出渾身解數,看的舒暢過癮。由於舉辦這次演出的總監是我的老表,曲詞的字幕投射委託由我去做,故全場都集中注意力,隨樂曲,看演員的動作嘴型,隨著在鍵盤上按出來,觀眾們看得明白,聽得開心。我的詩意也隨著大鑼大鼓在醞釀:
廣東戲曲鳴鑼響,媼嫗阿翁樂赴邀。
劍戟刀槍揚國粹,琴弦鼓鈸奏鄉謠。
旦生唱做聽傾耳,净丑言行笑折腰。
新秀老倌功架好,濃妝淡抹競嬌嬈。
(2006.09.06初稿/2007.01.31修稿)
劍戟刀槍揚國粹,琴弦鼓鈸奏鄉謠。
旦生唱做聽傾耳,净丑言行笑折腰。
新秀老倌功架好,濃妝淡抹競嬌嬈。
(2006.09.06初稿/2007.01.31修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