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9日 星期六

紀念莫里森先生(紐西蘭 翁開順)

可能是我有與生俱來的懷舊情結,每年春夏交接時節,總是情不自禁的想起 一位故去很久的長者,一位終生難忘的恩師。

認識莫里森先生有一段故事……

那是1981年的7月,南半球的冬天,紐西蘭北島奧克蘭市北郊一個海濱小鎮。在與海灘一街之隔,一棟獨立的兩層樓舊房子裡,住著我們一家三代人。我們是第一家來到這個小鎮居住的柬埔寨難民,也是這裡唯一的一家「黑頭髮」。

當年的老房子

幾個月前,我們這一批人被政府從泰國難民營接到奧克蘭;經過幾個星期的各類培訓後,準備分配到全國各地生活。

在分配之前,移民局官員對我們主要的家庭負責人做了問話,詳細了解個人愛好和具體要求,以便評估和安排我們的新生活。

除了許多繁瑣細節,該官員最後問我愛聽什麼音樂和喜歡什麼項目的運動?我回答說愛聽中國民樂和喜歡游泳;可能是翻譯員把我說的中國民樂翻譯成中國古典音樂的緣故,這位女性移民官對我的音樂愛好顯得有點肅然起敬,但是苦笑著表示愛莫能助;對於喜愛游泳部分卻含笑不語,靜靜的在紙上寫下幾行字。就這樣,我們一家十二口人被分配到這個有五千人左右的海濱小鎮。

紐西蘭到處是丘陵,但是這個小鎮卻地勢平坦。它擁有奧克蘭最長、最好的海灘。這裡住著很多退休人士,還有不少的週末度假屋。

被分配到這裡以後,兩個教會共同承擔了我們家起步生活的安排工作;他們為我們租房子、找工作、帶小孩子上學、註冊家庭醫生等等……天天人來人往,接應不暇。

當時還在局培訓中心,被教會接參觀「未來的房子」;照片背景可以看到海景。

房子雖然外部老舊,但是內部整潔乾淨,設施齊全,空間寬敞;加上教會贈送的二手家具、電器和禦寒衣物等,我們的起步雖然艱苦,但是基本上井井有條。

入住這個房子後不久,內子到醫院順利產下老二,是個男孩;孩子的出生,不但為我們一家帶來莫大的喜悅,也成了這個小社區的小新聞。醫院產房裡放滿了教會和工友贈送的鮮花;家裡早上開門外出,屋外總是堆滿著大、小紙包;包裡裝滿鄰近老頭、老太自家後園的蔬菜。我們家小男孩的照片上了社區小報的新聞版。走在路上,總是碰到一些帶著善意微笑的陌生人;有的還揮揮手、點點頭……

老二出生沒幾個星期,家裡那台二手洗衣機壞了,無法修復。就這樣,手工洗尿布就成為我每天下班後一項重要的工作。

奧克蘭的冬天雖然不算很冷,但是煙雨綿綿,非常潮濕。每到晚上,屋外一陣陣凜冽的海風和雨水,從老房子的木門、窗戶的縫隙裡吹進來,讓我們這些長期在熱帶地區生活的人感到難以適應……

一個難得的無風無雨的夜晚,我正在用電熨斗把濕尿布一片一片的熨乾;樓下後門(很多奧克蘭舊式房子前面往往是車庫,實際使用的是後門)外傳來一陣陣敲門聲;我放下手中的活下去開門,開門之後看見一位個子高大,充滿紳士氣質的洋人長者站在門外。

How do you do? 長者微微點頭,彬彬有禮的問候。

I am fine, thank you.我回答。幾個星期的英語培訓,在這段時間裡總算可以勉強應付。

握手寒暄之後,我估計可能又是某位教會成員上門了解情況,客氣的請他進屋。

由於英語能力只能勉強應付,我準備了紙和筆請他到飯廳的飯桌邊坐下;通過他的語音、臉部表情、手勢比劃和紙上書寫,終於弄明白了他的來意——自願上門當我們的義務英語教師。

再看看眼前這位長者,六十出頭、紅光滿面、前額略禿、聲音洪亮略帶鼻音。他先自我介紹,他叫Des Morrison,是一位退休中學校長;他說不是教會中人,在報紙上看到有關難民的消息,主動聯繫教會,希望能夠為難民做點事情。由於教會安排的英語教師有好幾個人,所以他今天上門是需要了解他應該教哪些人?程度如何?什麼時間?一番談話以後大家決定,我是他的學生;每週四晚上7點到8點一個小時的學習時間,他負責教材,我只需要準備一本作業簿和筆。就這樣,幾十分鐘的談話在愉快的氣氛中結束了。

能夠有一位退休教師上門教我英文,當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回想當年在柬埔寨念高中時,華校沒有英文課,夢寐以求的英文學習只能一直留在夢裡。離開學校後曾經多次報讀成人英語課程,但是都因為戰火紛飛生活不安定而停頓;最後想盡辦法,給自己買了一部小型錄音機、一些英語教學卡帶和書本;乾脆在家自學英語。就憑這些努力,總算為自己奠定了一點非常薄弱的英文基礎。

第二個星期四的晚上,莫里森先生帶來他特地為我編寫的教材,有英文拼音、簡單會話和看圖識字;可以看得出,他花在備課的時間不少。我們準時上課,準時下課,風雨不改;但是老先生有一個規定,凡是碰到公共假期、學校假期、聖誕長假,我們也都必須放假。

過後不久,我們四口小家庭另外租房子居住,老先生也隨著我的搬家而到新的地方教我英文。有一天,我客廳裡的一本《鹿鼎記》引起他的好奇,他建議我把書中的內容盡我的能力講給他聽。就這樣,我的英文學習除了基礎拼音、簡單詞彙,還有口語訓練。

我向他介紹柬埔寨,向他講解我的華人背景和文化;他跟我說他出生在英國,很小的時候跟隨父母移民紐西蘭;大學畢業後一直當教師,整整工作了四十年,也當了很久的中學校長,去年剛退休。他說他的英語沒有英國口音,完全本地化。

第一個聖誕假期到來了,幾家教會為鄰近地區的印支難民舉辦一個聖誕聯歡會;老先生是積極參與者之一。他在聯歡會上用普通話、粵語、高棉語、越南語和寮語祝福大家聖誕快樂;還說紐西蘭人攤開雙手歡迎你們的到來,希望大家把這裡當作自己的家園,和我們一起在這片土地上安居樂業。整個晚上,老先生高興得像一個小孩子。

在某一個英文課的晚上,老先生和我談到宗教信仰問題,他說他太太也是退休教師,本來是天主教徒;後來覺得無法滿足心靈上的追求,已經改信印度教;他本人則百分之百尊重和支持太太的宗教信仰。西方人開放、包容的文化,讓我耳目一新。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的紐西蘭,嚴格執行外匯管制。我當時打算向銀行購買60美元的匯票寄到香港訂購中文書刊,但是按規定必須向儲備銀行申請。這條法律使我萬般無奈,不知如何是好?莫里森先生知道後,主動提出他去替我想辦法;他花了很多時間給小鎮上幾家商業銀行打電話,被告知必須到市中心去辦理。老人家乾脆一不做二不休,來回開了幾十公里的車,到市中心給我弄來一張六十美元的匯票。

同一個時期,紐西蘭政府積極幫助人民購買第一間自住房;具體的運作方法是鼓勵民眾開個銀行專用儲蓄帳戶,然後根據每年儲蓄的結帳給予高比率的退稅。

夏天過了秋又來,第一個財政年度結束了。我拿著公司出具的收入和繳稅證明,面對稅務局的申報表,感到一頭霧水,真的不知道如何申請退稅?最後只能求助於這位英文老師。

第二年冬天的某一個週末,一個晴天下午,老先生用車把我接到他家;他家在附近一個半島上。我在那裡第一次見到莫里森太太;和她寒暄一陣之後,她把我請到客廳和飯廳一體化的空間裡;我和老先生兩人坐在飯桌旁,老太太端上兩杯熱紅茶。透過寬大的玻璃窗,我居高臨下看著不遠處遼闊的景色;碧海藍天,水天一色;加上室內暖洋洋的陽光,真是美不勝收!

莫里森先生打開我帶來的報稅資料,一五一十的把每個該填的數目填上;同時詳細的解釋各項欄目的內容,讓我受益良多。

又是某一個星期四晚上,老先生帶來兩本印刷精美,圖文並茂的新書,說是他送給我的禮物。一本是奧克蘭的歷史和現貌;另一本是木工技術書。他說他特別喜愛木工,常常做木雕。

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我們的話題也越來越多;老先生和我已經是亦師亦友,有很多談不完的話題……

經過兩年多的儲蓄、退稅和政府的其他補助,我終於可以買地建屋了。莫里森先生知道我一方面打兩份工,一方面又忙著籌劃蓋房子的事情,實在太忙了;所以提議給我放長假,等我搬進新屋以後再來給我上課……

某一天下午,我正在工廠車間工作,辦公室裡來人,說有人要我聽電話。到辦公室裡拿起電話後,電話那頭傳來教會裡本內特太太緩慢但沈重的聲音:告訴你一個壞消息,莫里森先生今天早上不幸逝世了!具體情況不詳;你回到家後給我一個電話,我們一起去他家慰問。晴天霹靂!我放下電話後再也無法工作下去,隨後向公司請了事假回家。

當天下午,我和本內特太太趕到到莫里森先生的家;我緊緊握著坐在那裡流淚的老太太雙手,問她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會這樣??我真的無法接受這個事實!

老太太說他們今早一起開車出門,準備去外地遊玩;開車途中老先生心臟病突發,好在坐在旁邊的她把車子引到路旁的一片樹叢裡,避開了更大的傷害。

了解了大概出殯日期以後,我起身準備告辭。這時突然間腦子裡閃過一個念頭,然後走到老太太身旁,向她提一個請求:不知是否可以讓我在出殯之日再見老先生一面?聽了我的話,老太太臉色似乎有些為難,但很快就說她會慎重考慮我的請求。我當時很快為自己的冒失感到後悔,真不該在沒有了解他人文化的情況下提出這樣特殊的請求,立刻向她道歉並收回請求。

出殯之日,我和本內特太太等幾個人提早到了殯儀館;一一向他們家人表達慰問,氣氛一片肅穆。莫里森太太走到我身邊,小聲的對我說,他們家人完全理解我對老先生的感情,已經安排我到一個小房間裡瞻仰遺容,希望我不要推辭。

在一個小房間裡,莫里森先生安詳的躺在靈柩裡,就像一個熟睡的老人。我知道他這次是長眠不醒,永遠的離開這個世界了。我向老人家深深的行了三鞠躬禮。永別了一位平凡的好人,永別了我的恩師!

兩個星期後,我約好了莫里森太太,買了一個小花籃再次上門慰問。師娘的精神狀態顯得比兩個星期前好一些。她告訴我,老先生生前每次為我寫教材都和她商量,兩人常常談得興高采烈。每次教學回來後,老先生也常常談論在我那裡知道的許多事情。

擺在家裡的木雕

我們談著談著,師娘拿出一個木雕給我看,說這是老先生生前親手做的工藝品,是他最喜愛的東西之一。她說他們家人已經開過家庭會議,在分配老先生遺物時決定把這件工藝品送給我,懇切希望我不要推辭。我熱淚盈眶,不好再說什麼,帶著這件紀念品告別老太太……

三十多年過去了,我一直珍藏這個紀念品。這個家珍將會連同一段平凡的故事,傳給我的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