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金邊獨立碑(蔡麗華繪2020!0.11) |
湄江氾濫,柬域沉淪,古城遍處冤聲。血雨腥風,傳來嗚咽啼聲。荒山野嶺亂葬,鬼影飄、盪漾回聲。往生咒,恨天天苦唸,佛祖無聲。
越戰經年累月,問沙場屍骨,幾許槍聲。曼谷繁華,紅塵醉裡歌聲。銷金酒色犬馬,大染缸、掩沒書聲。幸覺醒,到楓國、吟詠韻聲。──《聲聲慢》憶棉越泰風雨當年
本欄回憶往事系列三十餘篇,寫越南、泰國的不多,近日因不想拉扯到美國大選的敏感話題,所以刻意迴避,連續幾期繼續沉浸在追憶之中。雖然住泰國時間不長,是住越南兩年半的兩倍,只有五年半,比起住柬埔寨十八年、住加拿大四十一年,可算小兒科;但正值我步入成年、踏入社會工作的關鍵時期,對我的一生影響深遠。我甚至感覺,懷念泰國比起故鄉柬埔寨有過之而無不及。
與大姐在越南西貢留影(1973.10) |
我出生柬埔寨,未滿一歲喪父,是母親守寡含辛茹苦把我帶大,但我沒有一天盡孝;在左傾紅潮席捲的華文學校接受「愛國進步」老師的灌輸式「革命教育」,幼小心靈孕育了「造反有理」的反叛劣根性,對母親、哥哥之「落後思想」嚴加抗拒,處處針鋒相對,與家人關係搞得很僵。1970年柬埔寨發生了朗諾將軍推翻西哈努克的「3.18」政變,中文學校關閉,大批學生隨「愛國進步」老師逃進「解放區」,參加赤柬抗美救國戰爭。我因為哥哥當機立斷而被送到越南投靠大姐,1973年底回柬埔寨後,1974年9月再度向西逃亡泰國。1975年4月17日金邊淪陷,母親在赤柬入城後與其他兩百萬人被驅趕到鄉間,歿於同年農曆九月十八,屍骨不知棄於何處。柬埔寨給我留下的是悲慘、恐怖、瘋狂、殘暴的極惡劣印象,去國46年,我一直不敢也不想回到令人痛心疾首的出生之地。
與大姐及眾甥在越南堤岸第五郡花園留影(1972年春節) |
自由的南越與鐵幕的北越不同,1971年的西貢車水馬龍,繁華熱鬧,是東南亞僅次於曼谷的大都會。「西堤」泛指「西貢」和華人聚居的「堤岸」,堤岸越文是「大市」(cho Lon)的意思,華文學校遍佈,中文報紙多達十幾家,酒樓林立,歌舞昇平,如果不看新聞報導,差一點忘記越戰正在發生。越南與中國文化淵源遠久,越南人春節與華人同慶,老人家還會用漢字書寫春聯。越語中有百分之六十是漢語借詞,用越文朗讀中文詩詞,押韻如果出錯,特別是有M音結尾的「十二侵」韻,與N音結尾的「十一真」,很容易分辨出來。十二生肖也與中國人一樣,至於為何把兔當成貓,那是因為「卯」字與貓之發音接近之緣故。1975年4月30日,西貢「解放」,並易名為胡志明市,但不忘本的越南人,一直以來都以「西貢」Saigon稱之,而絕不會用「胡志明市」,就像「列寧格勒」最終改為原名「聖彼得堡」,「斯大林格勒」最終恢復「伏爾加格勒」,西貢的名字永遠留在史冊中。
越南昔日華文報紙(網絡圖片) |
我在越南曾經長期給《遠東日報》「學風」版投稿,從散文、新詩到連載小說《淚的呼聲》,並結識一批中文水平非常高的文友,也見過主編、主筆和一些文壇前輩。1974年到泰國後,我又嚐試給中文報紙投稿,1975年7月1日,泰中邦交,中文報紙副刊版面增加,內容豐富,文藝創作多元化,泰詩中譯、小說、散文、新詩、舊體詩,各有千秋。我用業餘時間寫稿,新詩經常見報,小說連載數月,還出席海天樓中秋節詩詞雅集,開始涉獵舊體詩。文學創作彌補了我空虛的生活節奏,也增強了繼續留在泰國之決心。
刊登於曼谷《世界日報》難民版(1979) |
張清姻兄是我二姐夫的胞兄,當時是曼谷《東南日報》主筆,每天寫社論,社長翁見石有「雪裡紅梅」專欄方塊;我投稿最多的報紙是《中華日報》「文學」版,主編李雨青曾給我寫信,提議將小說「五月的紅花」改為「五月的火花」以沖淡政治色彩。其他投稿的中文報紙還有《星暹日報》、《新中原報》、《泰商日報》,後來又給《世界日報》投寄了「難民之歌」一系列新詩,這些剪報我一直收藏並帶到加拿大,而越南《遠東日報》就遺失在西貢了。
多幼稚的新詩《別了!戰爭》(寫於1975.05.01西貢易幟翌日) |
不像柬埔寨文、寮(老撾)文沒有音調高低之分,泰文與越文都是發音高低的語言,以國語發音為例,「媽」在泰文是「來」,越文是「鬼」;「麻」在泰文是「狗」,越文是「墳」;「馬」在越文是「如果、而、卻」;有些泰語與越語同音異義,例如:Den在泰文是紅色,在越文是黑色;Ya在泰文是藥,在越文是皮膚,所以,Ya Den在泰文是紅藥水,在越文就變成「黑皮膚」(黑人)。
小說《五月的火花》(於曼谷《中華日報》連載) |
連載小說《淚的呼聲》(曼谷《中華日報》) |
文化不同,飲食差異,泰越柬之餐飲尤甚。泰餐以辣見稱,加上氣候炎熱,一進餐館,侍者會先端來一大壺冰塊,不管是茶水還是其他飲料,一定要加冰。泰國用餐沒有洗餐具的習慣,在餐桌上洗杯碗筷子,是對餐館莫大的侮辱。我到中國大陸,向服務員索取冰塊放進茶中,他們不解,說這裡只有用來洗餐具的熱水,沒有冰。在泰國,婚禮上不宜敲打杯碗以令新人接吻,更不應該彎食指喚侍者,此舉被視為不懂尊重人,會遭唾罵。想到就寫,東拉西扯,這篇隨筆題目就叫「拉扯」吧!
舊體詩詞(刊登於《新中原報》1977.09) |
(2020.11.12《華僑新報》第1551期)
附:
聲聲慢
──步主編《拉扯》憶棉越泰風雨當年
伍兆職
慘無人道,赤柬瘋狂,金邊鶴唳風聲,遍野冤魂,悲泣痛哭哀聲。避秦曼谷數載,嘆難民、忍氣吞聲。泰國好,喜風平浪靜,艷舞歌聲。
滿腹牢騷怨恨,便經常投稿,盡訴心聲。君俱才華,決不沉默無聲。學生幼稚被騙,後悔遲、愧未聆聲。母兄愛,骨肉情、虔孝敬聲。
聲聲慢
──第二故鄉步韻盧國才學友
姚洪亮
城鄉純樸,佛國安寧,花枝曳引閒聲。兩岸湄河,嬉魚耍弄風聲。夾堤細浪颭拂,更遠傳、舟外潮聲。綠鋪地、更黍田稻舍,隱約鋤聲。
怎奈雲來烽起,便荒階寒色,怨影哀聲。四野空涼,千山喧嚷豺聲。何時得歸舊苑,撿青衫、尋覓春聲。亂離後,又重聞、籬下蛙聲。
聲聲慢
──步韻國才同學
江麗珍
千枝爛漫,萬徑斑斕,紅黃墜地無聲。寂寂輕暉,心痕化作愁聲。庭園稚幼躡足,掬落芳、拾趣尋聲。覓花影、已魂消跡匿,潛入秋聲。
疫癘摧殘社稷,嘆連流禍患,不盡悲聲。求禱蒼天,焚香聊寄心聲。湖堤鎖塵凝霧,憶仙禽、猶記鳴聲。天籟靜、捋稠思、何是樂聲。
聲聲慢
──秋雨感懷敬步國才同學
蔡麗華
秋旻黯淡,宿霧迷茫,飄蕭掃葉風聲。瘦損蘆花,低眉抖瑟寒聲。鴰翻院落樹杪,似不禁、霖瀝檐聲。捲簾處、正倚窗眺目,斷續烏聲。
觸景生添離緒,念鄉關雁序,港口灘聲。記省當年,家園相聚歡聲。而今疫封瘴鎖,更牽心、親故愁聲。盼回暖,接熙陽、期待佳聲。
敬讀盧茵《拉扯》
李錦榮
哀思拉扯越群聲,往事時留心表聲。
回憶雙親無限念,今澄專意現吟聲。
常存願海悲塵世,惟禱人間化戰聲。
自古俗迷離慧性,師文頻喚淚慈聲。
──步主編《拉扯》憶棉越泰風雨當年
伍兆職
慘無人道,赤柬瘋狂,金邊鶴唳風聲,遍野冤魂,悲泣痛哭哀聲。避秦曼谷數載,嘆難民、忍氣吞聲。泰國好,喜風平浪靜,艷舞歌聲。
滿腹牢騷怨恨,便經常投稿,盡訴心聲。君俱才華,決不沉默無聲。學生幼稚被騙,後悔遲、愧未聆聲。母兄愛,骨肉情、虔孝敬聲。
聲聲慢
──第二故鄉步韻盧國才學友
姚洪亮
城鄉純樸,佛國安寧,花枝曳引閒聲。兩岸湄河,嬉魚耍弄風聲。夾堤細浪颭拂,更遠傳、舟外潮聲。綠鋪地、更黍田稻舍,隱約鋤聲。
怎奈雲來烽起,便荒階寒色,怨影哀聲。四野空涼,千山喧嚷豺聲。何時得歸舊苑,撿青衫、尋覓春聲。亂離後,又重聞、籬下蛙聲。
聲聲慢
──步韻國才同學
江麗珍
千枝爛漫,萬徑斑斕,紅黃墜地無聲。寂寂輕暉,心痕化作愁聲。庭園稚幼躡足,掬落芳、拾趣尋聲。覓花影、已魂消跡匿,潛入秋聲。
疫癘摧殘社稷,嘆連流禍患,不盡悲聲。求禱蒼天,焚香聊寄心聲。湖堤鎖塵凝霧,憶仙禽、猶記鳴聲。天籟靜、捋稠思、何是樂聲。
聲聲慢
──秋雨感懷敬步國才同學
蔡麗華
秋旻黯淡,宿霧迷茫,飄蕭掃葉風聲。瘦損蘆花,低眉抖瑟寒聲。鴰翻院落樹杪,似不禁、霖瀝檐聲。捲簾處、正倚窗眺目,斷續烏聲。
觸景生添離緒,念鄉關雁序,港口灘聲。記省當年,家園相聚歡聲。而今疫封瘴鎖,更牽心、親故愁聲。盼回暖,接熙陽、期待佳聲。
敬讀盧茵《拉扯》
李錦榮
哀思拉扯越群聲,往事時留心表聲。
回憶雙親無限念,今澄專意現吟聲。
常存願海悲塵世,惟禱人間化戰聲。
自古俗迷離慧性,師文頻喚淚慈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