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8日 星期六

第1027篇:《詩話》

《全唐詩》沒有任何標點符號
寫詩講韻,填詞按譜,而「詩話」是總結前人創作經驗。《彥周詩話》:「詩話者,辨句法、備古今、紀盛德、錄異事、正訛誤也。」本欄寫過《詩品》,提及南朝梁劉勰的《文心雕龍》和晚唐司圖空的《詩品》,而章學誠《文史通義》也是學詩者必讀之課。還有歐陽修的《六一詩話》、嚴羽的《滄浪詩話》,都是必修之經典。填詞不能不讀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當代詞家葉嘉瑩的詞論系列,是濃縮古人精華的佳品。家中藏書,詩話很多,但都抄自古人,很少有自己創作心得。

《滄浪詩話》中提及學詩的三境,很有見地:「其初不識好惡,連篇累牘,肆筆而成;既識羞愧,始生畏縮,成之極難;及至透徹,則七縱八橫,信手拈來,頭頭是道也。」《養一齋詩話》潘德輿也認為:「詩有三境,學詩亦有三境。先取清通,次宜警煉,終尚自然,詩之三境也。」由最初的咬文嚼字、堆砌麗辭、引經據典;隨之講究起承、追求意境、斟酌推敲;趨於平淡無奇、自然落墨、返樸歸真。讀名家佳作,淡如白水,轉合無痕,一詠三嘆,回味猶甘。已不需要翻查詞典,更不用冗長註釋,沒有通篇艱澀生詞,絕無費解難明僻字;如果一首廿八字的七絕,必須用上百字的註解,這樣的詩作,如何千古流傳?一個人人都讀得懂的字偏偏不用,去《康熙字典》中搬出沒人用的古字放進詩中,藉以說明自己學淵識博。所以,「周延」很重要,淺白不一定就不是好詩。

賀知章《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賀知章辭官回家、正式入道修煉時已是八六高齡,他的詩淺白清新,全無典故。陸游《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是陸放翁臨終寫給兒子的絕筆,時已八十五歲,他一生至少寫了三萬多首詩,《劍南詩稿》總計9138首傳世,他的詩已到爐火純青、隨手拈來的境界,全無斧跡刀痕。于謙《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吟詠石灰,借物喻人,托物言志,以物寄懷,是深入淺出的典範。

詩雖淺白但絕非膚淺,詞雖樸素但絕非粗糙。修辭煉字,切忌浮誇華麗虛空詞藻,下筆成詩,最嫌做作矯情濫造題材。有些詩作,題目只改一個字,可以寫十來首,從第一首到最後一首,分不出「抒懷、感懷、書懷、寄懷、舒懷、暢懷」有何差別,也看不到「感詠、感賦、感吟、感懷、感興、感抒」有甚不同。每次我收到這樣「多產詩人」的洋洋數十首鉅著,都敬而遠之,雙手奉還。
《全唐詩》
忝為詩壇主編廿年,拜讀諸公大作超過兩萬首,是否好詩,一讀便知。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作者姓名,如果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敢示人,又怎麼敢對自己的詩詞負全責?有些新詩友寄來的詩頗有水平,但由於是「風中紅葉」、「萬水千山總是情」、「我是我」這樣古怪的筆名,如此「來歷不明」的詩詞,不尊重自己的名字,不尊重自己的詩作,只能拒之門外。必須嚴肅的指出:詩詞創作,是中華傳統文化,是國粹,是神聖的、高雅的,「詩壇」是塊弘揚古典詩詞的淨土,由不得被污染。當然,慣用筆名本來應該可以繼續沿用,在私下交往,我還是自稱白墨,喚馬新雲為紫雲,但為了矯枉過正,我們只好要求所有詩友使用真姓名,這是個很無可奈何的決定,希望諸君能諒解。
陳國暲老師手抄《寒香燕詞草五百首》
近日有詩友問及舊體詩詞是否應該加上標點符號,這個問題令我想起陳國暲老師生前說的話:「雖然古人是沒有使用標點符號的,但我的詞是寫給今人讀的,凡是押韻的地方就用句號,其他沒有押韻的地方用逗號,一個長句中間有停頓,就用頓號,至於問號、感嘆號,用不用都無所謂。」陳國暲老師手抄《寒香燕詞草五百首》,標點符號一清二楚。手頭上有《全唐詩》兩大巨冊,沒有任何標點符號,讀者要一面讀,一面用筆逐句點註。目前仍有兩位詩友給我寄詩,一向都不肯用標點符號,我每次編排,都要逐句加逗號、句號,頗費周章。在他們來說是「復古」,但報紙畢竟是給今人看的,沒有標點符號,讀起來很不方便,希望他們能體諒編輯的苦衷。至於問號、感嘆號,見仁見智吧!以此類推,填詞除了詞牌,副題會用破折號,這也是「前無古人,後有來者」之舉。
高壽孝詩集《北山耘埆》
時間過得真快,魁北克中華詩詞研究會跨入第二十個年頭,「詩壇」跨入第850期,上期收到李肖華詩友之賀詩,今期陸續收到姚洪亮、蔡麗華、郭亨青、鄭懷國、伍兆職、鄭石泉、劉家驊等的詩作。2019年11月6日,詩會將迎來廿週年會慶和「詩壇」第900期,回首走過的二十年,歷盡風風雨雨,送別年年月月,江山依舊,人事依然!有一點從未改變的,就是詩壇嚴格遵守「平水韻部」,格律詩堅持「一韻到底」,絕不妥協。朋友問我,詩壇還能堅持多久?我的回答始終如一:只要《華僑新報》在,《麗璧軒隨筆》在,我還在,「詩壇」就在!這篇不算「詩論」的隨筆,因為與詩有關,題目就叫「詩話」吧!
(2018.12.13《華僑新報》第1451期)
附:
敬讀盧茵《詩話》
李錦榮
詩話原非分析崇,抒情創始亦成終。
隨緣直取靈根現,應物多思意境窮。
理論何能觀自在,智神無繫證他融。
得心忘法天蹤徑,至動深流造化中。 

致加拿大魁北克中華詩詞研究會《詩壇》諸君敬和
李肖華
赤子情懷不可量,精誠之至熱心腸。
三千傑筆芳菲遠,十九芳華夢幻長。
心意拳拳如玉雪,襟期耿耿對風霜。
唐風宋韻連雲誼,共醉吟哦意未央。

慶祝詩會成立十九週年
伍兆職
詩會欣成十九年,弘揚國粹把薪傳。
生花妙筆吟風韻,倚馬才華詠月圓。
道合聯床歡共話,志同航海樂同船。
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英換舊賢。

敬和伍老賀詩會十九年慶
盧國才
幾番風雨話當年,最喜漢唐薪火傳。
創會盟鷗情未老,添磚加瓦夢能圓。
騷壇聚友同追日,韻海揚帆共渡船。
組稿不眠多少夜,迢迢詩路覓高賢。

步原玉和李肖華詩友「致加拿大魁北克中華詩詞研究會(詩壇)諸君敬和」
鄭石泉

詩會騷朋不可量,弘揚國粹暖心腸。
聯吟雅聚飄雲矮,琢句雕詞繼世長。
翠竹蒼松迎雨雪,臘梅秋菊抗嚴霜
天長日久同心結,共壯詩壇意未央。

海內精英未可量,回歸奉獻好心腸。
幾多俊傑彌吾短,無數海歸補世長。
赤子情懷經世面,衝霄氣慨化寒霜。
中華崛起雄天下,奮起揚鞭志不央。

賀魁北克中華詩詞研究會步韻李肖華姐
郭亨青
華容劍氣怎斟量,透紙珠璣錦繡腸。
鑄入詩魂滋愛潤,明眸悟出意情長。
心馳墨雅清紛穢,筆底藏珍傲雪霜。
古典弘揚吟絕句,辭牋海量永無央。

讚詩壇韻步李肖華詩友
姚洪亮
白墨紅箋細品量,賡吟諸子表衷腸。
千年故事文心熾,萬里神交歲月長。
夢築書山沾雨露,毫揮繭紙凜冰霜。
詩壇古韻弘揚日,麗璧輝煌映水央。

賀讚詩壇感賦敬步諸詩長
蔡麗華
若許箋花逐個量,肅然生敬感中腸。
壇開雅道傳馨遠,筆寫雄文寄意長。
去國悠悠思漢月,行雲漸漸染秋霜。
從師矩步芬芳處,心賞精華樂未央。

依諸詩友韻賀魁北克詩壇
鄭懷國
楓紅詩就萬山香,滿地唐聲客子腸。
馳墨神通音韻永,揮椽字擲仄平亢。
中州雨露培松竹,華夏情懷競雪霜。
漢藝梓傳宗李杜,建壇魁北志何央。

會慶十九週年疊韻敬謝盧主編和詩
伍兆職
詩會逢君十九年,主編佳績美名傳。
恩淋夏雨欣蘭艷,沐浴春風賞月圓。
我詠詩壇無妙筆,同遊韻海有帆船。
盧樓書似圖書館,麗璧軒文出俊賢。

魁北克詩壇
劉家驊

古壁詩壇效聖賢,堅持中古四聲傳。
遵循格律從嚴審,勉力修辭對仗全。
守韻不移追故態,與時俱進創新鮮。
奇花異草皆收集,植入楓邦美永年。

古壁詩壇廣納賢,推行格律八方傳。
檢查守韻求齊美,審閱揚聲平仄全。
漢字莫嫌形式舊,洋文典釋內容鮮。
時風改變生花筆,國粹翻新萬萬年。

「魁北克詩壇 」次韻劉老弟
伍兆職
魁省詩壇會俊賢,弘揚文化火薪傳。
宋唐格律須嚴守,國粹精華要保全。
趕上潮流應捨舊,尊崇傳統莫迷鮮。
同舟共濟經風雨,桃李滿園千萬年。

步韻奉和伍兆職詩翁「慶祝詩會成立十九週年」二首
鄭石泉
其一
蹈海離鄉十數年,機緣有幸火薪傳。
年高且憾書山缺,少壯常思幻夢圓。
眾客乘槎齊奮槳,同舟泛海共操船。
刷新紀錄傳承久,壇主總編勝舊賢。
其二
詩壇構築幾經年,十九韶華翰墨傳。
雅聚拈籌詩乃闊,鷗盟結社夢方圓。
揚帆鼓勁催飛筏,破浪乘風力競船。
海外輝煌多結冊,萬多詩草撼先賢。

「詩會成立十九週年」疊韻敬和鄭石泉老友
伍兆職
有緣相識十餘年,義結蘭亭佳話傳。
暢詠名花欣燦爛,歡吟明月慶團圓。
當年雅聚堪回憶,此夜夢遊嘆缺船。
珍惜夕陽多保重,嬋娟千里共朋賢。

會慶十九週年感發
李錦榮
海外移居數十年,恩師引導觸詩絃。
閒中觀物雖崇應,靜處修心亦感纏。
戶戶融通騷友樂,燈燈相照韻靈連。
反思情意形神一,會慶悠悠在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