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9日 星期二

第982篇:《文化》

大陸旅遊景點已經商業化
朋友寄來大陸某寺廟方丈騙錢的報導,我告知這些負面新聞早已層出不窮;我參加江南遊和北京遊已領教過了,見怪不怪,毫無新意。大陸旅遊景點為了吸引遊客,各出奇謀,名勝商業化,門票越賣越貴;古蹟不古,園林樓閣,都是新建的。高價兜售各式各樣的仿製品,唐三彩、兵馬俑、「清明上河圖」等,又多又賤;紀念品千篇一律,都是粗製濫造。有的傢俱、字畫、古董,一看就知道是膺品。借古人發財,歷史名人出生地、衣冠塚、舊居等,多不勝舉,美其名曰:文化產業。

當文化、藝術變成了「產業」,成了大量生產的「文化產品」,就貶低了價值,失去了意義,當獨一無二的藝術品,變成大眾化的商品,這是怎樣的趨勢?為了「經濟效益」,把文化換成金錢,用「文化產業」包裝,就再也「雅」不起來。君不見,泰國佛像雕刻工廠,每天生產成千尊大大小小石雕佛像,從幾萬銖到幾百銖,雖然都是手工,但沒有誰會關心工匠的名字,因為這些佛像已經不再是藝術品,而只是產品。以此類推,仿古字畫、玉石、陶瓷,如果在北京琉璃廠古玩店或擺地攤,價錢可以從幾十塊到幾百塊就能成交,一旦進入拍賣行,就是天價,難道這就是「文化」?

魁北克中華詩詞研究會剛成立時,有詩友建議,可以明碼標價,提供服務,用這「筆潤」的收入作為詩會的經費。例如:一副嵌名對聯,一首賀詩,一篇祭文,收費多少;寫篇賦為人樹碑立傳,寫墓銘誌為人歌功頌德,都可以標價。這樣一來,買得起的大有人在,賣文的也不覺得難為情,名副其實「雙贏」,這個賺錢生意,應該稱為「文化產業」,還可以名正言順地成立「詩詞文化有限公司」,撈它一筆,何樂而不為?當然,這位頭腦精明的文化生意人之建議最終並沒有被採納。

十八年前譚銳祥壇主創會的宗旨是弘揚古典詩詞,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共襄義舉。這麼多年來,詩會不但沒有賺取一分一毛錢,連會員都不需繳納會費,所有活動經費幾乎全由壇主贊助,包括刊登全版彩色賀詞廣告、聚餐酒宴,而過去外省傳真長途電話費、傳真機和電腦打印油墨費、詩集出版後之郵寄費,都是個人報銷。要是把詩詞創作當成「產業」謀利,詩會也就失去存在價值。

近日朋友聽我談起電腦軟件幫人寫詩填詞,就寄來更「先進」的新發明:機器人創作:「兩天前的公開詩詞創作競賽,一個機器人對應三位真正的詩詞創作人,結果不用問,三位輸得一塌糊塗,口服心服。」他還笑曰:「那個電腦軟件寫詩詞的時代,早已經變成老老老黃曆了。」「我們人類,面對的不僅是詩詞創作、圍棋比賽的潰敗,我們面臨的是:機器人是否會成為人類的主人?」這位朋友寫道:「為什麼我知道詩詞創作機器人必勝?原因是漢字的總數不過幾萬個,詩詞創作從數學角度看,不過是“漢字排列組合”而已,這些漢字排列組合的各種可能,對於目前機器人的思維計算,要不了“瞬間”就全部破解。比較起來,詩詞創作對機器人,要比圍棋對局容易得多。」

這位朋友總結道:機器人的勝利,是建立在過往千百年人們詩詞創作的天量數據基礎上的。前天三位創作人輸掉的原因,是他們的創意沒有跳出「過往千百年人們詩詞創作的天量數據基礎」,在這個「基礎」上的比賽,任何人都不可能贏過機器人。也就是說,三位創作人,其實是輸給「過往千百年人們詩詞創作的天量數據基礎」,而不是什麼機器人,一言以蔽之,其實是輸給古人了。換言之,機器人是代表古人贏了比賽。這麼說,有血有肉的詩詞創作,豈不都變成「圍棋競技」?「從數學角度看」詩詞創作,是多麼的諷刺!

這機器人AlphaGo,就是「文化產業」的新產品。「如果出動AlphaGo,不僅僅是詩詞創作,而是包括各種形式的全部文學創作,都將一敗塗地。換言之,AlphaGo可以創造一切你想要創作的文學作品。」我這位朋友嘆道:「事實上,新聞記者以及報刊電視台編輯這些職位,已經被快速淘汰。純文化,早已不存在!文化人,也早已清高不起來。能做到不卑鄙無恥,已經是當今文化人的牌坊級別的楷模。吾友自力更生,打工創作文化作品,恐怕是當今為數不多的奇葩碩果僅存了。」「中國的高速發展已經遇到瓶頸,製造業、金融業、服務業都幾乎沒有空間發展了。所以最近中國領導作出決定,大力發展文化,這個文化發展,與吾友文化概念不同的是,發展文化不僅緊密聯繫到“錢“,而且這個文化發展將成為中國經濟飛躍的新一輪發動機。」我隱約感覺到,心在淌血!文化淪為「買賣」、「貿易」,是多麼悲哀的事!與機器人比賽作詩填詞,竟然還會「輸得口服心服」?「萬物之靈」的人類製造出機器人,最後被機器人駕馭、控制?詩言志,機器人怎麼可以知道我此時此刻的心情而代我吟詩呢?

嗚呼!文化成了產業,成了一門賺錢生意,成了明碼標價的產品,可以賣錢。穩居文人富豪榜的余秋雨曾經是稿酬最高的作家,是文化產業的「先行者」,雖然他辯稱1400萬被列首位是「把盜版也算進去」,但也證明他的產品在熱賣。我的朋友曾經幫我屈指一算,982篇隨筆,每篇兩千字,約兩百萬字,以最低「打字時價」計算,僅打字工錢,每週一篇也只夠吃一頓快餐,哈哈!文人靠賣文,豈不先餓死街頭!我寧可「版權所有,不准翻印」,也不肯「賣文為生」矣!立此存照!
(2017.12.21《華僑新報》第1400期)

附:
敬讀盧茵《文化》
李錦榮
細讀師文驚嘆深,古人泉下亦難任。
騙財趁勢平常事,重利為然奇巧音。
淨慧精神天地義,靈根主體德仁針。
心齋崇敬今時隱,井水無源文化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