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於北宋時期編寫,是保存了五代以前文獻最多的一部類書。始於宋太宗趙光義太平興二國2年(977年),歷時6年成書,凡1000卷,1690餘種,分55門,各部下又分類,類下又有子目,大小類目共計5474類。宋太宗命人日進三卷,欲一年讀遍,謂「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太平廣記》是宋代小說總集,李昉等編,凡500卷,978年成書,共分92大類,150多小類。《冊府元龜》是宋代存世最大的著作,凡1000卷,總字數超過《太平御覽》一倍,共939萬餘字,自上古至五代,按人、事、物,分門編纂,概括十七史,現存有宋刻本、明刻本、清刻本等。《文苑英華》是宋代文學總集,986年成書,凡1000卷,所選詩文23000餘首,其中收錄唐代詩人約佔九成。
《永樂大典》是中國最大的一部類書,曾被《大英百科全書》稱之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編撰於明朝永樂年間(1408年編成),全書22937卷,11095冊,約3.7億字,共動用朝野上下2169人編寫,儒臣文士3000多人手抄,繕寫一部,藏在北京紫禁城內文淵閣,嘉靖、隆慶年間又另抄副本一部,可惜屢遭浩劫,正本毀於明亡之際,副本大部分在清代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遭焚毀或掠走,至今僅存不足800卷,約佔原書3%,曾有人猜測原書已給明世宗嘉靖皇帝殉葬於永陵。
《四庫全書》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套叢書,從清朝乾隆38年(1773年)開始編纂,46年編成,歷時9年,按經、史、子、集四部分類,共收書3503種,79337卷,36304冊,6700餘函,近230萬頁,約9.97億字。參與編纂、抄寫和校訂者4168人,僅抄寫者也多達3800人。共抄寫7部,分別藏在7處(內廷四閣:文津閣、文源閣、文淵閣、文溯閣,江南三閣:文匯閣、文宗閣、文瀾閣),現今還留存4部,3部在大陸,1部在台灣,可以說,《四庫全書》是現存最大、最完善的抄書本。
很可惜,兩百年間,中國歷經動亂,《四庫全書》也飽歷滄桑,多份抄本毀於戰火中。北京圓明園文源閣本在咸豐10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火燒圓明園時被焚毀;鎮江金山寺文宗閣本和揚州大觀堂文匯閣本在太平天國期間被毀;杭州聖因寺文瀾閣藏書樓於1861年在太平軍第二次攻佔杭州時倒塌,所藏《四庫全書》散落民間,後由藏書家丁氏兄弟收拾、整理、補抄,才搶救回原書的四分之一,於光緒7年(1881年)再度存放進修復後的文瀾閣,又經過1915-1923年的乙卯補抄,1923-1925年的癸亥補抄後基本已恢復舊觀。因此,《四庫全書》今天只存四套,其中文淵閣本原藏北京故宮,後經上海、南京轉運至台灣,現藏台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是保存較為完好的一部;瀋陽故宮文溯閣本於1922年險些被賣給日本人,現藏蘭州甘肅省圖書館;(1966年10月,中蘇關係緊張,為了保護《四庫全書》安全,林彪要求將文溯閣《四庫全書》秘密從瀋陽運至蘭州,藏於戈壁沙漠中。據悉,遼寧和甘肅兩省一直未能對歸還《四庫全書》,「書閣合璧」達成協議,其最終歸屬仍處爭議中)。承德避暑山莊文津閣本於1950年代調撥到北京中國國家圖書館,這是目前唯一一套原書保存的版本。經過補抄恢復的文瀾閣本,現藏於杭州浙江省圖書館。歷年來台灣商務印書館、上海古籍出版社、香港迪志文化出版公司、香港中文大學、上海人民出版社等,都相繼出版《四庫全書》濃縮影印版本。直至2016年,歷時12年方告完成的影印版文津閣《四庫全書》,重新入藏北京故宮文淵閣,整套書用6144個金絲抽木盒,放到128個書架上,堪稱出版界的世界之最。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32卷,約6萬個條目,超過5千萬字,黑白和彩色配圖3萬幅左右,是「無墨樓藏書」的鎮樓之寶。《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全套20卷,《世界百科全書》全套22卷,《漢語大詞典》全套13卷,收詞目37萬條,5千餘萬字,都是至愛的無價之寶。儘管出版物已經逐漸被互聯網淘汰中,我還是鍾情於書本,翻書的感覺,是電腦和手機遠遠無法取代的。
(2017.07.20《華僑新報》第1378期)
附:
敬讀盧茵《書山》
李錦榮
勤擁書山至樂尋,繁星瀚海任高吟。
誰憂世界偏疲慮,我說詩文當下臨。
如是本真恆久現,自然智慧實存深。
千門萬戶溪邊月,理境無涯象外音。
李錦榮
勤擁書山至樂尋,繁星瀚海任高吟。
誰憂世界偏疲慮,我說詩文當下臨。
如是本真恆久現,自然智慧實存深。
千門萬戶溪邊月,理境無涯象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