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華同學唱酬錄

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第884篇:《停筆》

2013.10.18《華僑新報》刊出十七年來最後一篇《麗璧軒隨筆》專欄
感恩節四天長週末,我沒有像以往那樣與家人出遊,而是留在家裡,昏昏沉沉的又睡又醒;偶爾陪老伴到附近公園散步,才走不到半個鐘頭,已經累得直喘氣。小女週四晚從希庫蒂米飛回來,也有幾天休假,到後園和媽咪清理花事,園藝本來是我的喜愛,如今才動一下草坪,修剪枯枝,也心跳得厲害,必須找個地方坐下,看她們母女工作。這情形令我很沮喪,難道醫生的警告是真的?

老友從上海來到滿地可,給我寄來電郵,希望能會晤。我說星期一是感恩節,我不用上班,約定十一點鐘到他下榻的住所見面。雨中相見,欣喜別來無恙,老友帶給我一本《白墨詩詞集》,是他在網上買下的簽名本,就是本欄第870篇《雜拾》中提到贈給孫萌的那本,他說在廣州還有一鈐本也在網上出售,如果我想要,他可以給我找回來。我們先去Madisons吃午餐,然後一起到舍下聊天。我們暢談別後十年彼此的生活狀況,時局變化,他對我的體康深表憂慮,認為我大不如前。

我於是將實情和盤托出,並告知醫生希望我停止加班,注意飲食,每天保持八小時睡眠,所以,我必須完全戒酒,不再出席應酬活動;但我一直耿耿於懷的一件事,就是「詩壇」主編的工作。由於去年底「詩壇第677期」刊出後,便因為我的健康理由而宣佈停刊,時隔十個星期,「詩壇」再度復刊,由第678期到本週第710期,一共33期;我的精神、體力,由於過度透支的結果,已經與八個月前大不相同,再也無法支撐下去。當日與譚公到報社,信誓旦旦表示,完全可以「復刊」,如今豈不「出爾反爾」?老友說:你的健康應該排在第一位,試想,如果你真的垮下來,最傷心的首先是你的家人,說句不吉利的話,萬一你走了,到靈堂悼念你的,最多就是說:安息吧!白墨,一路走好!我們永遠懷念你!完了。就像子漢先生病逝,第一、二、三週年,還有人會寫詩悼念,第四、五年就沒有了。我聽了很震撼的一番話,突然猛醒過來,想起曾任歐老師、廖如真老師不斷來電話,苦口婆心勸我要保重身體,好好修養,不宜再透支體力;又想起許之遠老師苦口良藥的嚴諭,更想到老伴說的:「你太自私了!從來不考慮家人的哀傷,萬一你真的像心臟醫生所預測那樣,活不到他的年紀就撒手歸西,拋下我們孤寡,兩個女兒還未成家,將來孫子都不知道外公是誰?」

如雷轟頂的話語,令我幾乎爆炸,我真的受不了這樣的刺激,我快歇斯底里發作了。小女兒精心烹飪的感恩節火雞晚餐,我吃不出滋味;腦海中不斷浮現一幕幕往事,從詩會春宴到雅集聯吟,每一位詩友、每一首詩詞、每一期「詩壇」,都銘刻在我心中;畢竟,十四年七百多個星期不算短。還是那句老掉牙的話:天下無不散的筵席!老友直言,這世上不是沒有誰就不行,沒有你,地球照舊會轉;長江後浪推前浪,你不下來,就不會有新人上陣。相信壇主和詩會諸公一定會體諒你!

我依然還記得去年底,向壇主提出結束「詩壇」時,他問我:「《麗璧軒隨筆》還寫嗎?」當時我答道:「還會繼續寫!」但經過這一次身體出了狀況,我真的認輸了!從1996年中秋節前開筆,到2013年重陽節後停筆,整整十七年,884篇,超過一百五十萬字,也算寫下圓滿的句號。《麗璧軒隨筆》宣告完成使命,走進了歷史,「盧茵」這個筆名今後也不會在別的地方使用。《麗璧軒隨筆》將寫到九百篇、一千篇的豪言壯語成了「絕響」。寫完本文就正式停筆,但還未「封筆」。

我準備向工廠申請一個長假,我的確非常需要好好修養,全面結束文事活動,安心休息,恢復元氣;今後每天不再與時間賽跑,可以悠哉閒哉,逍遙自在。只有這樣,我才能放下肩上包袱,輕裝活下去,安享晚年。如果我想活到七十、八十,甚至九十、一百,我必須不折不扣聽醫生的忠告。

剛才我給譚銳祥壇主打個電話,他說,讀了我那篇《求生》後,他流淚了。我告知無法繼任「詩壇」主編,希望他能諒解,譚公叫我安心修養,保重身體,不必擔心詩會運作。許老師來函感慨的說:「不管是個人人生的抒發、詩壇的編著,都已超過個人的極限。在白手興家、孤拳獨奮的環境裡,一家四口溫飽之餘,下一代都能超邁自己;不論藝文領域、個人職責、後代成就,都有了圓滿的交代。希望你完全依照醫生的囑咐,病情不可對妻女再隱瞞,並儘快安排退休事宜。」

再次感謝關心我體康的老師、同學、親朋、好友、文友、詩友,相信我會活得很好。再次感謝《華僑新報》潘潔心社長、張健總經理的諒解、體察和包容,儘管我多次決定,他們都一直不遺餘力給予幫助和支持,這份近二十年的情誼,我會牢記心中。再次感謝譚銳祥壇主十多年來對我的信任,從未懷疑我擔任「詩壇」主編的能力與決策,一次又一次「忍受」我的辭呈。而這是我最後一次提出,相信詩會中一定有人能挺身而出,肩負起主編一責,更期盼「詩壇」有機會繼續辦下去。

最後,要感謝《華僑新報》廣大讀者十七年來對我的愛護、鞭策、鼓勵和協助,沒有讀者的共鳴,沒有知音的支持,本欄不會堅持到今天。「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以唐代詩人劉禹錫這詩句作為本文結尾最為恰當。希望經過一番休息調養,我能把身體養好,益壽延年,不求東山再起,捲土重來,只盼重振雄風,絕處逢生。我今年六十,在加拿大度過卅三年,而有一半時間離不開《華僑新報》,離不開《麗璧軒》,離不開「詩壇」!今日一別,後會遙遙無期,怎不教人感慨萬千?「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謹以蘇東坡《水調歌頭》最後兩句,彼此互相祝願。
(2013.10.18《華僑新報》第118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