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發我寫本文的原因,是日前老伴將一篇短文遞給我留閱,讀罷閉目搖首,仰天長嘆。這是香港「才女」林燕妮在《明報》副刊發表的專欄文章,題目是「六十便走」。她寫道:「我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每一個人都是60歲便離開這個世界,不病不痛都一樣歸去。既然每個人都是這樣,那便像看戲,夠鐘了,收場了,沒有無常的悲哀,因為一生下來每個人都知道60收場,那有什麼不滿足的?」她還引申到60便走的好處,包括政府沒有老人問題;親人不用看見父母患上老人癡呆症,「人人60,誰還想用寶貴的時間去打仗呢?這也是促進世界和平的方法之一。男的雄姿英發地走,女的嫵媚如花地走多麼好,活到100歲是不需要的。」她對生死能如此澈悟,見解很獨特。
這位著作等身的才女,擁有美國柏克萊大學遺傳學士學位,香港大學中國文學碩士和中國古典文學碩士學位,是一位多產作家。求學時,才17歲就與李小龍之兄李忠琛相戀,21歲結婚,一年後誕下一子,兒子4歲時便離婚。70年代中期,林燕妮與著名填詞人、作家黃霑相戀,當時黃霑之夫人華娃已懷有女兒(即現今無線電視節目主持人黃宇詩),仍堅持與有婚外情的「不文霑」離異。黃才子與林才女的關係維持了14年,期間更合組「黃與林廣告公司」,並在金庸的見證下成婚,最後二人以分手收場。婚姻失敗,親人又相繼辭世,林燕妮歷盡生離死別的切膚之痛,使她對人生有了深一層的認識和看法──其妹妹林雁妮才20幾歲就因淋巴癌去世,2003年,其弟林振強(著名填詞人)、林振剛兩人在6個星期內也因淋巴癌先後病逝,隨後其父又因心臟病不治,令她大受打擊,曾經到韓國華漢寺和無尚寺學佛禪修,每天坐禪八小時,參悟人生,頗有看破紅塵之感慨。
如果像林燕妮所說,人人到了60便走,這世界是否就能沒有戰爭,社會就沒有老人問題?政府不必再為養老金而頭疼?依照林才女的壽命指標,世界上將有一半的人口要立即消失;最少有近百個國家的總統、總理要下台;吃飯、住屋問題解決了;醫院病床、療養院等問題都將不復存在。
難道貧窮是因為老人太多所引起的嗎?根據2010年鑒資料,非洲多個國家的平均壽命都在50歲以下:斯威士蘭31,安哥拉37,贊比亞、塞拉利昂38,利比里亞39,萊索托、吉布提、莫桑比克41,馬拉維43,尼日爾44,津巴布韋、幾內亞比紹、尼日利亞45,乍得46,索馬里47,馬里、盧旺達48,蘇丹49,這些沒有老人問題的國家,都是名列全球最貧窮的榜首前20名。再看看富裕國家,平均壽命都在80歲上下(男/女):澳洲79/84,新加坡79/84,日本78/85,加拿大78/83,瑞典78/83,新西蘭78/82,法國77/84,瑞士77/83,挪威77/82,西班牙76/83,德國76/82,荷蘭76/82,奧地利76/82,英國76/81,意大利75/83,比利時75/82,韓國75/82,美國75/81,葡萄牙74/81,這些國家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都在3萬美元左右,由此可見老人問題不是導致貧窮的主要原因。
科學的昌明,使人的壽命越來越長,未來的人類,活過100歲是正常的。在加拿大,要工作到65歲才能退休,60歲只是滿一甲子,稱為小壽,70歲是中壽,80歲才能稱大壽。未滿60,還不能上壽,祝賀時也只能稱華誕,不稱榮壽。如果人生一到60就落幕,不許人間見白頭,那將會是怎樣的世界?今後字典裡有關耆老的名詞、形容詞也都不需要;從此再也沒有60杖鄉、70杖國、80杖朝、88米壽、90嵩壽、99白壽、百歲期頤、108歲茶壽的祝辭,再也沒有祖孫五代同堂。就像「只生一個好」的結果再也沒有兄弟姐妹、伯叔姆嬸、姑嫂姨舅、姻襟妯娌表親。
這樣一來,25歲到45歲工作20年,然後退休,再活15年就人間蒸發。果真如此,按2010年推算,凡是1950年生的,就是大限,而1949年以前的,都必須消失。我的天,那我豈不是只剩下最後3年?林燕妮的文章於新年後的1月6日發表,她忸怩寫道:「別怪我新年便談這件事,那是我的新年獻禮來的,目前沒有叫60歲的人去死,以後習慣了便不難受了。」新年送這樣的禮,大吉利是!
不是久病床前無孝子,而是「子欲養而親不在」,我認識的朋友,絕大部份都是七、八十歲的老人,而且還有八、九十歲的壽星翁,兒孫滿堂,他們的子孫都非常孝順,逢年過節,一家團聚,喜氣洋洋。壽命長短,由不得人,只要活得精彩,活得「夠本」,何必要逆天意?如果我能活到100歲,99歲還差一天才滿百,我也不肯走!因為,我還有太多的事沒做,我的時間總不夠用!
(2010.01.15《華僑新報》第986期)
敬讀盧茵《說老》
李錦榮
強循分類成何義,壽命原來無指標。
戰事源頭心念妄,老人論證理基搖。
吾師據實情迷解,才女推窮意執挑。
夜讀雄文真慧現,苦吟暫歇小燈寥。
讀《說老》有賦
南郭竽
白日放歌常欠酒。墨家黔首可同儔。
蘆歌薤唱悄彈老,茵蘊楚風別樣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