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收到一份通知,是關於組團參加國際年會的行程表,主辦單位負責三天食宿,機票自費;然後有旅遊節目任君挑選,價格由二千加元開始,如此遊山玩水,似乎與會議風馬牛不相及。
其實,兩年一度的會議,總是忙得團團轉,由爭取主辦權,到籌備、接待、善後,由機場接送、租酒店、訂筵席,到場地佈置、歌舞助興,又要安排參觀遊覽,真正用來開會討論問題的時間究竟有幾個鐘頭?開幕儀式的冗長演講,閉幕典禮的載歌載舞,只有一樣是會議成果:決定下一屆在哪裡召開,也就是說,下一次去哪裡旅遊。像這樣又吃又喝、又唱又跳的聯誼年會,別指望會通過什麼決議,會擬定哪些方案,反正下一任又不知輪到誰上來當主席,管他那麼多幹嗎?
永遠開不完的會議,永遠吃不完的宴席,經費來源當然要募捐,多多益善,名譽顧問這位子每年可要捐不少錢!於是還必須多設幾個頭銜,曾經見過有些社團,除了理事長、監事長,還有常務委員會主席,除了名譽主席,還有榮譽主席,不知誰才是說了算的龍頭老大?僑領眾多,山頭林立,人材濟濟,出類拔萃,怪不得人家說,唐人街如果一塊招牌掉下來,就有幾位會長、主席被砸傷。你不服氣的話,自己去成立一個社團,也過一下主席癮,逢人大派名片,不亦樂乎!
餐飲業靠這吃喝文化而蓬勃發展;歌舞文藝助興帶動了藝術團體的百花齊放;喜慶喪唁廣告令新聞媒體欣欣向榮;這就是唐人街傳統文化!百年來就這樣代代相傳,薪火不熄。你如果要在唐人街生存,就要接受這老祖宗遺留下來的世俗。有不少新移民問我,應邀出席婚宴,在嘉賓紅綢上簽了名,為什麼還要給紅包?要給多少?我說這是約定俗成,禮多人不怪,我除了登報紙祝賀,還會封利是,至於封多少,就看你跟對方的關係,一般不少於一百元,如果是夫妻出席,就要雙倍。在泰國曼谷,如果登報祝賀,赴宴時只要將報紙用綵帶點綴成禮物,在簽名簿上題名,就可以入席。如果是喪禮,登報拜輓,到殯儀館靈堂時不可「重覆」再給楮儀,否則不吉利也。
世俗眼光又被稱為「勢利眼」,這是幾千年以前就已經有的了。戰國時,趙國大將廉頗失勢之時,客盡去,待他復職,客又復來,耿直的廉頗曾要趕走這夥勢利之徒,他們卻說:「天下以勢道交,君有勢,我則從君,無勢,則去。」開門見山,不轉彎抹角,說得那麼「理直氣壯」。
老人家講故事,話說鄰鄉某某商號死了人,掌櫃叫伙計挑了紙錢、三牲祭品去拜祭,臨走前吩咐一番:先向旁人打聽,如果是老闆死了,就將祭品挑回來;如果是老闆娘死了,再加添一盤生果。原因是商號東主一死,大廈棟樑傾塌,不值得投資;若老闆娘死,老闆還在,知道誰有去拜祭,日後必有利益回報。好友生前樂於助人,一場絕症奪去寶貴生命,死後蕭條,沒有「備極生榮死哀」,同一天,另一位知名僑領之親人仙遊,一連幾大版的輓聯廣告,相比之下,信乎?
「憎人富貴嫌人窮」也是世俗眼光的一種。廣東話叫做「曬命」,炫耀自己的家財,怕人家不知道百萬房價,十幾萬車價。逢人見面就問:最近去哪裡度假?然後滔滔不絕細述第四次歐遊如何乏味,乘豪華遊輪去加勒比海也不外如此,北京和上海的五星級飯店其實一點也不貴,整天搭飛機實在好厭。你想問關於孩子週末去哪裡上補習班,她就說學費好昂貴,每星期才幾個鐘頭,一學期千多塊錢;你問她每年交地稅多少?她答你每個月給園丁打理花園費用高達八百大元。
我就曾經見過某君家中書架上擺了一整套嶄新的精裝大英百科全書,幾乎從未打開過,還來不及問他是哪一年版本,就聽見他傲慢的聲音:這是鑲嵌金邊限量版,八千多塊錢,值得收藏!我的天,百科全書不是古董,不是買來收藏的,裡面的資料要不斷補充加添更新,昨天韓國首都漢城改稱首爾,今天教皇逝世,明天說不定馬丁總理會下台,這套珍貴到不捨得翻的「寶藏」中,南斯拉夫未解體,德國還分東西,鄧小平仍未作古,世貿中心尚在。我問他:孩子小學還沒畢業,你買給誰看?聽他輕鬆的回答:等他讀大學時就會用到,相信沒有誰能捨得買這麼貴重的書。想起廿多年前我省吃儉用,每月分期付款40元足足三年,買下最便宜的平裝本《不列顛百科全書》,成了到加拿大後最大的投資,八千多塊錢在當年可以買到一部小汽車,而不是書架上區區32本書。杜甫詩「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萬卷書不應擺飾,必須讀「破」才值回書價。
世俗眼光不只一次問我:你寫這麼多東西,賺取多少稿費?你買這麼多書,看得完嗎?你們詩會提倡寫舊體詩,有誰看得懂?寫不講平仄的順口溜,比作詩更容易,為何不肯刊登?沒有錢的差事不要幹,教人家要收學費才對得起自己的學識。做人要自私,積年累月蒐集的資料,一上網發表就免費公諸同好,版權大家所有,歡迎各方轉載,這又是為誰辛苦為誰忙?我啞口無言!
(2005.04.15《華僑新報》第73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