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7日 星期日

第398篇:《潮頌》

第三屆國際潮青聯誼年會在滿地可召開,今年由魁省潮州會館主辦,適逢一年一度的母親節,有特殊的意義。素來重鄉誼、講義氣的潮州精神,與一個「孝」字分不開。父母之希望寄託在年青人身上,潮青聯誼年會除了秉承「交流訊息,廣結友誼,互傳經驗,共謀發展」之宗旨,還應該將中華民族「孝順雙親,尊賢敬老」之傳統美德發揚下去,讓德育能灌澆下一代幼苗心靈。

猶憶1999年9月14日,魁省潮州會館舉行奠基典禮,本欄發表第157篇隨筆:《潮譽》,這個詞屬首創,在字典裡是找不到的。筆者代撰嵌字賀聯兩副:

樂鄉音美,中賢彥皆台柱;
情梓誼濃,內精英盡棟樑。

水朝宗,堂雄偉潮音響;
人重義,址巍峨州誼親。


2000年5月21日,魁省潮州會館落成啟用,舉行隆重開幕典禮,美加各地兄弟會都有派代表團觀禮道賀,筆者於報上代撰兩聯:

吟故國韓江月,
繫天涯鮀島情。

水潮聲傳雪國,
情州誼譽楓鄉。

並為禮堂撰嵌字聯:

聲萬里,楓鄉潮譽滿;
人一心,海角州情濃。


潮州人在海外白手創業,靠的是「打拼」精神。在柬埔寨、越南、泰國,潮州人由於團結互助,立足當地,並成為舉足輕重的族群,倍受矚目。柬埔寨金邊潮州會館已逾百年歷史,所屬的端華中學,學生逾萬,是中文教育之最高學府,金邊的華人商店大部份是潮州人經營,潮語成了最普遍的方言,連柬語中也有不少辭彙是由潮語衍生的。在越南,潮州人多聚居於「下六省」,而堤岸潮州人經營的米業規模最大,公立潮州六邑醫院創建已百餘年。在泰國,潮州人佔華人總數的八成半,曼谷耀華力路、石龍軍路、三聘區都是潮州人的商鋪聚集點,除了泰語,潮語在泰京十分通用,很多泰國人是潮州後裔,從總理、內閣部長、國會議員到軍官將領,幾乎都有潮州人血統。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潮州人也不少,我曾小住大馬檳城數月,左鄰右里都是潮州人。

各地潮州鄉親紛紛組織同鄉會,敦睦鄉誼,每兩年一屆的國際潮團聯誼年會至2003年於新加坡舉辦已經第十二屆,來自五大洲各潮州同鄉數千人雲集,其影響力不可估量!散居各國的越棉寮華裔難民中,潮州人居其大半,劫後餘生,經過多年打拼,重建家園,辛苦創業,成就可觀。

作為潮州人引以為榮的,數之不盡,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有潮州菜,功夫茶,潮繡,潮汕抽紗,潮州陶瓷,金木雕,麥稈貼畫,竹編工藝,潮州木屐,還有潮州戲,潮州大鑼鼓,潮州歌冊等。潮菜已有千年歷史,唐代韓愈的詩中就有「調以鹹以酸,芼以椒以橙」的描述,潮州鹵水鵝、炒蠔烙仔,潮州蟹棗,潮州魚丸,潮州鹹酸菜,潮州菜脯,潮州芋泥,揭陽乒乓粿等都很有名。

潮州人最愛吃白粥和吃魚,這兩項筆者都不及格,實在不配稱得上是潮州人。潮州魚生切得薄如蟬翼,潔白鮮美,潮州人吃魚生比日本人還要早,而且由於日本人的魚生切肉太厚,未除腥味。潮州人早餐必粥,富貴人家也然,並非窮困或省儉慳吝,而是傳統的習慣,潮語叫「食糜」,陸游有「只將食粥致神仙」詩句,潮州白粥「淡泊之中滋味長」,只有潮州人最了解其滋味。

潮州的歷史因韓愈「祭鱷魚文」而更令人感興趣。唐宋八大家的韓文公由於上表諫迎佛骨而觸怒了唐憲宗李純皇帝,於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被貶到潮州作刺史。他留下膾炙人口的詩:「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潮州人為了紀念這位父母官,將圓水流潮州段之意溪(又稱惡溪)改名「韓江」,並在他死後建「韓文公祠」,祠前石牌坊上有副楹聯寫道:「佛骨謫來,嶺海因而增重;鱷魚徙去,江河自此澄清。」宋人又將筆架山改稱韓山,把橡木改稱韓木。另一位被貶到潮州為通判的,是得罪宋真宗的陳堯佐,他離潮回京後,累官至參知政事、同平章事(相當於宰相),位極人臣,但他對潮州念念不忘,有潮州舉子赴京考取進士,回潮時陳堯佐親自送行,並書贈一詩:「休嗟城邑住天荒,已得仙枝耀故鄉。從此方輿載人物,海濱鄒魯是潮陽。」有了他這首詩,潮州便有「海濱鄒魯」之美稱。民族英雄文天祥曾在潮陽領導抗元,從潮陽移師海豐,四女監娘、五女奉娘戰死殺場,文天祥戰敗被俘,不屈就義。潮陽蠔坪有文丞相題書「和平里」三字,以謝潮人路不拾遺之美德,因取潮州話諧音,改「蠔坪」為「和平」也,該書法真蹟後來刻成石碑,現在立於和平小學校園之內。

曾任卑詩省總督五年的林思齊博士是加拿大立國121年來首位華人省督,祖籍廣東揭陽。投資二億四千萬港元興建汕頭大學的香港富商李嘉誠,是潮州人中的佼佼者。出席國際潮青聯誼年會的鄉親中,不乏出類拔萃的精英俊傑,事業有成的鄉彥賢達,他們是潮州人的希望,是社會的棟樑,肩負「光前裕後、繼往開來」之重任,謹以此文,衷心祝賀年會成功!滿載同鄉情誼而歸!
(2004.05.07《華僑新報》第689期)

附:
敬讀盧茵《潮頌》
李錦榮
潮水朝宗天際回,韓江鄉月景情催。
楓邦追遠心神聚,故國常聞聲譽陪。
選韻詩篇文化逸,聯歡盛會滿城開。
靈根時植青年敏,花果將臨孝道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