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8日 星期一

第376篇:《入門》

《蒙城華苑》之專訪播放後,引起某些朋友對舊體詩之興趣,紛紛將節目錄了下來,並在電話中詢問「什麼才是符合格律的詩?」他們坦言連如何評賞都未入門,更遑論作詩。要啟蒙就要從最基本入門開始,希望我能用最精短的文字,簡單扼要、直截了當集中介紹作舊體詩必須遵守的幾個關鍵性原則。雖然這七年來我在這方面已經寫了很多,希望這一篇能對初學之朋友有用。

首先要說明,這裏的舊體詩是指格律嚴謹的近體詩,而非不講平仄的古體詩。近體詩主要分五言、七言。八句為律詩,稱五律、七律;四句為絕句,稱五絕、七絕。律詩八句中,第一、二句稱首聯,第三、四句稱頷聯,第五、六句稱頸聯,第七、八句稱尾聯;頷聯、頸聯必須對仗。如果將頷聯、頸聯四句抽掉,只剩下首聯、尾聯,就稱為絕句。超過八句稱排律,但必須講究對仗。弄清楚什麼是律詩、絕句,今後就不會稱四句七言為七律,或稱八句不對仗的五言為五律。

接下來先明白什麼叫平仄。注音「陰陽上去入」五聲中,「陰陽」是平聲,「上去入」是仄聲。「衣宜以意益」五聲中,「衣宜」是平聲(陽平、陰平),「以意益」是仄聲(上、去、入);「烏無五霧屋」、「妻齊起氣泣」、「呼胡虎戶忽」、「詩時史事失」、「梯題體剃踢」,除了陰陽的「烏無」、「妻齊」、「呼胡」、「詩時」、「梯題」是平聲,其餘各字都是仄聲。

詩句之平平仄仄,像音樂的拍子,讀起來鏗鏘悅耳,抑揚頓挫。拍子打在第二字、第四字、第六字,故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之口訣。「平平仄仄平平仄」,「青山有幸埋忠骨」,第二字「山」是平,第四字「幸」是仄,第六字「忠」是平,「二四六」的結構是「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白鐵無辜鑄佞臣」,第二字「鐵」是仄,第四字「辜」是平,第六字「佞」是仄,「二四六」的結構是「仄平仄」。故查看一首詩是否平仄出錯,從「二四六」下手,例如「神州五號上太空」,其「二四六」的結構是「州、號、太」,即「平仄仄」,「太」字就必須換為平聲的「天」;又例如「長白山麓見牛羊」,其「二四六」的結構是「白、麓、牛」,即「仄仄平」,「白」字就必須換成平聲字。如此類推,「水落石出」的第二、四字是「落、出」,必須改第二字或第四字為平聲;「一國兩制」,在詩格中,第二、四字「國、制」是仄仄,平仄失粘也。

有了平仄,就可以寫詩了,但還必須押韻。吟詩跟讀散文不一樣,是因為從押韻的韻腳,可以享受到音韻上的回環之美。沒有押韻的句子,不能算是詩,既使是打油詩、順口溜,也要有韻,才能琅琅上口。不論絕句、律詩、排律,都必須一韻到底,不許鄰韻通押,否則便是出韻,是犯忌。詩韻依據韻書,韻書之作始於梁朝沈約,至隋朝陸法言著《切韻》,共分206韻部,分部太細,不便押韻,唐初規定相近的韻可同用;宋稱《廣韻》;南宋平水人劉淵編《壬子新刊禮部韻略》,把《廣韻》合併為107韻,後人又減為106韻,這便是沿用至今的《平水韻》。通韻是指兩個或以上的韻部可以相通,如「一東」與「二冬」、「三江」與「七陽」、「四支」與「五微」、「十四寒」與「十五刪」等可通押;詞可用通韻,格律詩則受嚴格的限制,須韻部相同,不許鄰韻通押。很多初學律詩的朋友,對詩韻搞不清楚,結果出了韻還不知,原因是他們以字典裏的現代漢語為依據,錯得相當冤枉。特別是不說入聲字的北方人,如果沒有一本韻書,就更容易出韻。例如:「容」、「胸」是「二冬」韻,「榮」、「兄」卻是「八庚」韻;「何」是平聲「五歌」韻,「合」卻是入聲「十五合」韻,「真」是「十一真」韻,「貞」卻是「八庚」韻;不勝枚舉,可見韻律並非單憑注音分類的。北京新世界出版社九四年出版了一本《詩歌韻腳詞典》,將106個韻部合併成37個,這樣一來,出韻的流毒就擴散開了,對初學作詩的朋友產生誤導,若以此為依據,以訛傳訛,情況就更加不堪設想。中國特有的律詩遺產,眼看就要崩潰蛻變,優美的音調變成齊東野語,雜聲紛亂,泛濫成災,每個愛詩的人,都應該有義務搶救舊體詩於危亡邊緣!新編的韻腳,已分不出獨用的「十二侵」的「心」、「欽」與「十一真」的「新」、「親」有何差別,分不出「點」和「典」有何不同,更分不出平聲「污」與入聲「屋」,平聲「和」與入聲「盒」,相信李白、杜甫泉下有知,肯定是不會原諒的。積極推廣《平水韻》,義不容辭矣。

最後要講究的是對仗。絕句只有四句,不必對仗,而律詩八句中,頷聯、頸聯一定要對偶,寫一百首律詩,就有兩百副對聯。對仗要工整,必須背誦《聲韻啟蒙》、《對歌訣》。曾收到不少詩作,七言八句,卻沒有對仗,唯一的辦法就是將這不成律的八句切開兩半,變成兩首七絕。

除了上述之平仄、押韻、對仗,還有一些作詩的忌諱,包括「孤平」、「下三平」、「下三仄」等。蘇東坡「水清石出魚可數」、「道人有道山不孤」,上句「清、魚」孤平,下句「人、山」孤平,而詩友犯「下三平」、「下三仄」就更多不勝舉了,更何況還有南朝沈約提出的作詩八病:「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等,這就無法一一嚴格要求了。

弄清楚作詩基本功後,就要背熟格律表。一般分為正格(仄起)、偏格(平起)兩種,大部份押平聲韻,極少押仄聲韻。格律全沒出錯,就要講求練字、意境、氣魄,那是一輩子的事了。

先把詩作好,才學填詞。詞不同詩,不能「以詩入詞」,詩寫得尚未合格,就急於填詞,只求字數符合,失去詞調之優美。好的詞人,一定是作詩之造詣十分深湛、已臻爐火純青之境界。
(2003.11.28《華僑新報》第666期)

附:
歌頌「入門」
伍兆職
拜讀「入門」欣益多,佳篇果碩葉婆娑。
韻音對仗宜嚴謹,格調內容須練磨。
莫把絕言稱作律,毋將曲賦以為歌。
弘揚國粹盧君苦,願與詩朋共切磋。
註:「麗璧軒隨筆」 《入門》一文,盧茵君將詩詞之格律、平仄和韻音等要訣評述清楚,這對初學寫詩填詞之朋友,想必大有幫助也。

次韻兆職兄歌頌「入門」
李澹能
恩師啟示實義多,格律靈通意不娑。
正韻天聲非世定,對聯詞語重心磨。
朝朝觸處睜真眼,夕夕隨時享妙歌。
熟習入門無盡道,常吟字句自如磋。

疊韻伍兆職、李澹能詞丈「歌頌入門」
鄭石泉
夜寐難眠輾側多,「入門」暮讀影婆娑。
仄平對仗遵遺訓,字句推敲靠礪磨。
意境清新尋險韻,神思淡雅湧歡歌。
魚窮奧妙融奇幻,愛切專心自把磋。

 「蒙城華苑」電視台宣揚國寶
譚銳祥
弘揚詩緒不辭勞,甘作馬牛苦亦豪。
電視傳薪宣國寶,報章歌頌賴同袍。
桑榆雖晚心常曠,墨硯猶存筆尚操。
寄語吟門思入子,迎君把臂共研韜。

致「蒙城華苑」電視台諸君
白墨
十一月八日上午,「蒙城華苑」監製鄒帆先生到嘉華樓採訪詩會;下午,余與譚銳祥壇主赴電視台錄影,談詩論韻。節目主持人鳳女士溫文爾雅,字正聲清,印象深刻。特留詩誌之。
異域漢聲傳播遠,蒙城華苑百花香。
古詩韻美堪言志,雛鳳音清可繞樑。
國粹天涯諸子繼,精英藝海一帆揚。
每週採訪留芳影,讚譽口碑甘苦嚐。

步韻譚公「蒙城華苑」宣揚國寶
海語
詩途歷險不辭勞,近體常吟志氣豪。
駕霧群山觀畫境,騰雲廣宇舞神袍。
仙翁怡興覓奇句,文曲情揚練筆操。
遙望天門出帥纛,宏篇聖殿譜新韜。

步韻白墨「致蒙城華苑電視台諸君」
海語
九州華韻宏傳遠,加國蒙城藝苑香。
研究盛唐詩聖志,學攀大宋詞仙樑。
吟河一片風帆掛,旗棹萬傾激浪揚。
碧水飛花映麗影,丹雲翔鶴清聲琅。

次韻壇主譚公「蒙城華苑」電視台宣揚國寶
李錦榮
蒙城華苑越心勞,激盪詩潮亦自豪。
彩影空中彰漢月,真詮意裏化唐袍。
勤修格律多奇創,頓悟靈思少苦操。
電視諸君緣使命,齊同上路展新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