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8日 星期一

第372篇:《女傑》

叱吒風雲,尊俎折衝,巾幗豪傑。政壇馳騁縱橫,世紀跨騰超越。滄桑人瑞,百年見證浮沉,一生功過留誰說?幾代蔣家崩,嘆兒孫先別。
高潔!龍鍾傲骨,不逐污流,保全晚節。回首前塵,戰亂烽煙猖獗。乾坤扭轉,方知覆水難收,何堪去國經霜雪。孤塚異鄉眠,寄相思明月。

──石州慢‧悼蔣宋美齡逝世

上週四(10月23日)晚上,宋美齡於紐約曼哈頓寓所逝世,享年106歲。這位百歲人瑞生於19世紀,走過20世紀,跨越21世紀。她的一生與中國百年近代史緊緊牽連,舉足輕重,堪稱風雲人物。她生於光緒廿三年,正值德軍佔領膠州灣,經歷了遜清、民國、北伐、抗日、內戰、退守台灣、去國歸隱等時期,見證了改朝換代,成敗興衰。自從張學良病逝後,和她同時代的人,碩果僅存者幾乎絕無僅有。她飽受喪夫、喪子、喪孫之痛,身邊人相繼辭世,晚年之寂寞可想而知。

史學家對宋美齡的一生功過,評說不一,坊間一系列數之不清的《宋美齡傳》,琳瑯滿目,我家藏書中就已經有六種,所引用的相片來來去去就那麼幾張;而借她的名氣拍成的電影、電視劇也撈了一筆可觀的收入。人云亦云,到底那些史料才可靠?她沒有撰寫回憶錄,曾著有《西安事變》(1937)、《中國的和平與戰爭》(1939)和《與鮑羅廷談話的回憶》(1976)。倒是有一本Sterling Seagrave著的《宋家王朝》,引經據典,對宋美齡當年訪美之史料搜集十分詳盡。

最令人津津樂道的,當然是1943年11月她與蔣介石出席開羅會議時,在草坪上和邱吉爾、羅斯福合影之相片。但《宋家王朝》作者透露,邱吉爾曾經強烈反對蔣氏夫婦出席開羅會議談判。開羅會議決定日本戰敗後,台灣和澎湖將歸還中國,這次會議,正式將中國列入世界強國之列。

1943年2月18日,宋美齡在美國國會之演說,成為第一位也是至今唯一一位在參眾兩院聯席大會上演說的中國人、自荷蘭女王之後的第二位婦女。她說服羅斯福總統把飛機和空需品運到中國支持抗日戰爭,並就飛虎隊志願飛行員對中國抗日之貢獻大加讚揚。她在國會演講後翌日,又在白宮總統橢圓形辦公室舉行記者會,172名記者爭睹「亞洲第一夫人」之風采。她在好萊塢露天廣場向三萬聽眾發表演說,呼籲大家支持抗戰。杜魯門上台後,宋美齡再次訪美,她與美國「院外援華集團」之「金錢外交」,褒貶不一。直至1967年為止,她每年都被列為美國人最崇拜的十位女性之一。翻查史料,宋美齡曾於1943年6月訪問加拿大三天,並曾在渥太華國會山莊發表演說。

人們對宋氏三姐妹曾有這樣的評價:靄齡愛錢,慶齡愛國,美齡愛權。宋美齡至死沒有與二姐孫中山夫人宋慶齡再見面,她於蔣介石逝世後赴美就醫,臨行發表《書勉全體國人》,內中提到姐夫孔祥熙,弟宋子安,兄宋子文相繼溘逝,大姐宋靄齡彌留,「無從訣別,手足之情,無可補贖」,卻隻字不提在北京的宋慶齡。她後來給廖承志的公開信,痛斥文革禍害,不屑文醜郭沫若宣稱「斯大林是我的爸爸」,「實無恥之尤,足令人作三日嘔」,最後呼籲承志世姪「以承父志,澹泊改觀,養頤天年」,字裡行間,流露出她的錚錚傲骨。她在致周恩來遺孀鄧穎超之公開信中,開門見山,一針見血:「數年前四人幫倒垮前後,聞先生曾幾遭險厄;甚至受怵受逼,將至自殉邊緣,幸卒無恙,論先生在共黨中之黨齡如此資深,尚時陷於朝不保夕之境地,令人惻然不已。」廖承志、鄧潁超都已作古,而今重讀公開信,就明白宋美齡為何至死仍寧願埋骨他鄉。

有人認為,蔣家後代花果飄零,孝文、孝武、孝勇、孝慈英年早逝,是蔣介石生前殺人無數的報應。宋美齡不斷為夫君積福,辦「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收容陣亡戰士之遺孤,成立「婦女評議委員會」,收容難民及孤兒,上前線勞軍,在美國雜誌上撰文呼籲支持抗日。比起蔣介石對共產黨員之大屠殺,一生殺人不手軟的毛澤東絕不遜色,毛夫人江青非但沒有為夫君積福。恰恰相反,四人幫之禍患,遺毒深遠,至今仍在。江青與宋美齡,天淵之別,根本無法相提並論矣!

宋美齡嫁給蔣介石,改變了她的一生,蓋棺定論,她對得起丈夫、兒孫,對得起國家民族。她出面解決西安事變,扭轉了局勢,以至後來有人認為,張學良要不是發動兵諫,共產黨就無法奪取政權,而直言張少帥是千古罪人,但蔣夫人並沒有恨張學良。她對嫁給蔣委員長一點也沒後悔,儘管蔣介石後來又與前妻陳潔如在一起,她於是以醫病之理由赴美,體現其大家閨秀風度。

宋美齡走了,留下來的是點點滴滴生前追憶,她的功勳,不是一篇悼文就能概括,陳水扁想為她靈柩覆蓋青天白日旗,恐怕還不夠資格。靈堂謝絕官方悼念,遠離政治干擾,避開左右塵囂,長眠紐約墓園,應該是百歲老人明智之選。九泉之下,是否會摒棄前嫌,與二姐孫夫人相見?
(2003.10.31《華僑新報》第66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