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未羊年正月初一(2月1日),美國東部時間上午九點左右,《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返回地球準備降落肯尼迪太空中心,於離預定降落時間大約16分鐘時,便與休士頓太空總署中心失去聯絡;在進入大氣層時全速飛行與空氣摩擦產生高熱,隨即在四十哩上空爆炸解體燃燒,分散成數個光點墜落,像流星掠過萬里晴空,拖出數條長長的火燄和白色凝結尾。太空梭中七名太空人全部罹難。殘骸碎片遍佈德州、新墨西哥州、路易斯安那州、阿利桑那州甚至阿拉巴馬州。其中以德州納可杜契鎮Nacogdoches最嚴重,居民在城裏城外都發現碎片,有人甚至上網拍賣呢!
據悉,太空梭於德州中部上空20萬7千英尺的高度飛行失去聯絡,當時的時速1萬2千5百英里,約等於音速的18倍。這艘《哥倫比亞》號太空梭自1981年4月12-14日首次試飛成功,至2003年1月16日最後一次升空,21年間共飛行了28次,也是美國太空總署第113次任務。在人類42年宇航歷史中,從來還沒有發生過太空梭於著陸過程中爆炸的先例,令人想起1986年《挑戰者》號空難。
1983年4月4-10日《挑戰者》號首航成功。1986年1月28日(乙丑年臘月十九日)《挑戰者》號在佛州肯尼迪太空中心第10次發射升空,1分12秒後,當其達到1萬5千米的高度時突然爆炸,太空梭殘片散落到附近大西洋水面。七名太空人無一生還。全世界數十億觀眾在電視前目擊空難過程,驚心動魄,慘不忍睹。當時的中國國家主席李先念打電報給里根總統,向罹難者表示哀悼。
1986年失事的《挑戰者》號上,五男二女的七名太空人包括飛行員史密斯,指揮員斯科比,激光專家麥納爾,飛行專家鬼冢(日籍),工程師賈維斯,猶太女太空人朱迪‧雷斯尼克,女教師米莉斯達‧麥考莉夫等。2003年失事的《哥倫比亞》號上,也同樣載著五男二女七名太空人,同樣有兩名女性,一名以色列籍空軍上校。兩名女性都是41歲,一位是由印度移民美國廿年的飛行工程師卡爾帕娜‧喬娜博士,1997年曾進入太空研究失重現象;另一位軍中傳奇女性是名潛水艇醫官,首次進入太空肩負八十餘項科學研究。機長里克‧赫斯本德空軍上校45歲,1999年曾在國際太空站逗留十天,其最大夢想是能飛向火星。駕駛員威廉‧麥庫爾41歲,三個孩子的父親,首次進入太空。黑人空軍中尉邁克爾‧安德森43歲,曾於1998年進入俄羅斯的《和平》號太空站。其餘兩位首次進入太空的組員都曾是戰鬥機駕駛員,一位是46歲的軍醫、太空梭上唯一單身漢戴維‧布朗上尉,另一位是48歲的以色列電腦工程學士、F-4戰鬥機中隊副隊長伊蘭‧拉蒙上校。
洛克維爾國際公司設在加州的子公司「太空運輸系統」一共為美國太空總署建造了六艘太空梭;《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號兩艘太空梭相繼失事後,美國現存的太空梭是《發現號》、《亞特蘭提斯號》和《奮進號》;另一艘《勇往》號目前只用於測試,未曾正式進入軌道飛行。
據說,首度上天的以色列太空人拉蒙在最後發給家人之電子郵件中說,太空之旅無限平靜,他真希望「永遠留在太空」,一語成籤也!這不是猶太人第一次參與太空梭探險任務,但卻是首次准許攜帶猶太食物上天。據電台報導,載著以色列空軍上校拉蒙的太空梭被解體爆裂時,正好在德州東部一個叫做「巴勒斯坦」的小鎮上空。無巧不成書!我立刻上樓翻查德州地圖,發現在納可杜契鎮以西大約八十多公里處,北緯31:46,東經95:38,倒是有一小鎮叫Palestine,邪乎?
《挑戰者》號升空爆炸後,里根總統曾說,在冒險擴大人類活動領域之過程中,這類痛苦事件「在所難免」,可是「未來不屬於怯懦者,未來屬於勇者。」當時太空梭計劃停頓了兩、三年後又繼續進行。今次《哥倫比亞》號悲劇發生後,小布什又稱:在徹底檢討之後,太空梭計劃仍將繼續,「但願上帝保祐美國」。《哥倫比亞》號返回地球的速度究竟是音速的六倍、八倍還是十八倍,各說不一,但普遍認為1月16日升空時,一片絕緣體脫落擊中左翼,是致命之主要原因。
溯自1961年4月12日蘇聯太空人加加林乘《東方一號》飛船升空,四十多年的航天史成績斐然。1969年7月21日,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丹走出《阿波羅11號》飛船的登月艙,在月面逗留21小時又18分鐘,成為人類踏上月球第一人。1985年7月25日,王贛駿乘《挑戰者》號進入太空,成為第一位華裔太空人,半年後《挑戰者》號在空中化為雲煙;《哥倫比亞》號是美國首架成功發射並返回地球的太空梭,如今又以失事墜毀收場,令人深感惋惜。據悉,《哥倫比亞》號首次搭載了中國學生設計的實驗:「蠶在太空吐絲結繭」。太空梭失事後,國家主席江澤民向美國總統小布什發了慰問電。回顧人類在載人航天的42年歷史中,總共有22名宇航員遇難,包括蘇聯太空梭5位,美國太空梭17位。他們是人類為探索未知世界而獻身的真正英雄,謹以此文,表示崇高敬意!
(2003.02.07《華僑新報》第6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