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週年兩百期,喜逢報慶賦新詩。
主編慧眼文星耀,椽筆真情稿賽追。
芳草園中珍卉聚,眾言堂裏好音知。
雪原荒漠花苗種,海外先開第一枝。
──賀《緬省越棉寮華報》十八週年報慶
時間過得真快,緬尼托巴省溫尼辟市的《緬省越棉寮華報》創刊18週年了。寫此拙文,回顧與《華報》18年來的感情,表達誠摯的祝賀和良好的祝願,願華報更上一層樓,越辦越好。
我是1983年5月才在第六期華報開始投稿,當時的華報還是手抄的雙月刊。記得1985年4月曾從愛明頓到多倫多作家張清姻兄府上拜訪,順便獻醜抄寫幾版,是紀念高棉淪陷十週年特輯,我發表五首《高棉組歌》新詩和一篇淺談影片《戰火屠城》的評論《血淋淋的控訴》。
從那期起我就和華報結下了不解之緣。17年中發表的新舊詩詞超過800首,在《芳草園》發表了140餘篇文稿,並曾以「冷火」開了《鑄心齋隨筆》專欄,以「炎冰」在《眾言堂》寫每月短評,華報成了我投稿最多的報紙之一,每個月盼望收到華報,將每期華報用書釘裝釘成冊,方便翻閱,211期華報成了珍品保藏。自從華報有了網頁後,上網閱讀就更加方便了。
在華報投稿,有幸結識一批編輯和文友,是最大的收獲。由張清姻兄的介紹,在多倫多與詩人聞山(張聞山)先生、彩楓(蔡百鳴)先生數次歡聚把盞,彼此唱酬往來,信件和電話不斷,成了忘年之交;我還結識了岳楓(張展鵬)先生、老牛(陳文)先生與萍心(郭莉)女士夫婦、阿牛(馬瑞祥)先生、劉真先生等多倫多文友,並與當時住在溫尼辟的華報老編田淑丹姨與夫婿黃凱之先生成了好友;還有溫尼辟文友藍寶女士,溫哥華文友馬黃婦(庸傭)女士,美國費城文友林紹強(余良)先生,澳洲詩人黃玉液(心水)先生和夫人婉冰女士,都因華報而結識;老編廖萃川先生、社長鍾新民先生、出版組曾獻發先生曾多次聯絡,還有卡城的邱泉先生,法國的邱明先生、周德明老師,丹麥的郭揮先生,創報元老之一的陳昌亮先生,九十幾高齡的鄭守仁老先生(日前病逝),都因華報而能拜讀其大作。余良先生的「紅林別傳」已連載了六年餘,是每期必讀的佳作,藍寶女士的「苦樂今生」,張清姻兄的「一枝一葉」、「魚雁情」、「萬水千山」專欄,曾習之老師的遊記,黃凱之(金邊客)先生的評論,聞山、彩楓、心水、方圓的新詩,鄒景生先生、李永洪先生的舊體詩詞,阿牛、婉冰散文,邱明、江流的回憶錄,都是華報的精髓。
華報前老編田淑丹姨1987年曾與夫婿黃凱之先生到多倫多,我專程由滿地可前往相晤,並偕同許之遠老師、當時仍健在的《快報》總編輯岳楓先生一起暢遊尼亞加拉大瀑布,還拜訪了散文作家萍心女士。15年一幌就過,當日聚會的情景歷歷在目,而今萍心、岳楓相繼作古;老牛刻在滿地可中華醫院療養;田淑丹姨移居卡城多年;王家英先生刻在香港新亞書院任教,經常在無線電視新聞節目中見到他接受訪問;廖萃川先生返回北京養老。時過境遷,令人無限感慨。
1996年4月文友們在多倫多吉祥酒樓聚會,適值愛明頓曾習之老師、廖如真老師夫婦出席,我專程從滿地可趕往赴宴;同年7月,華報12週年報慶在多倫多歡度,社長鍾新民,主編田淑丹等人主持聚會,可惜我趕不及前往,托專人將詩集《七月的墨緣》卅本帶往多倫多相贈。
華報作者遍及全球各地,以文會友,文人相重,情誼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時空的隔閡,並不影響友誼,每年聖誕新春,互寄賀卡,暢談電話,華報成了大家庭。田淑丹姨兩年前隨旅行團加東遊時來過滿城,我們一起聚餐會面,並前往中華醫院探望老牛;藍寶女士、林紹強先生、邱明先生、郭揮先生等文友都有來過滿地可,可惜都因上夜班而錯過了會面良機。聞山先生、阿牛先生、郭揮先生、心水先生、婉冰女士等文友每有新書出版,我都很榮幸獲贈一冊,80高齡的老牛還送我一冊紀念其夫人萍心文集《傷逝》,我十分珍惜這份筆墨緣,也更珍惜華報這座橋樑。
比起加拿大其它大城市,溫尼辟的華人實在不算多,卻能擁有這份辦了18年的華報,並堅持辦下去,越辦越出色,的確是一項奇蹟。華報站穩敢講真話的立場,對六、四,印尼排華等許多重大事件上都敢於表態,證明多年來讀者的期望沒有被辜負,作者的努力沒有白費,這也是華報獲得繼續支持的最主要原因。除了讀者、作者、商號大力支持,更應該感謝編輯人員的不懈努力,1996年4月曾填一首《漁家傲》敬呈廖萃川主編,謹再引用作為本文的結語:
拜讀華箋情仰慕,寬宏大量難言喻。盡瘁為公精力付。荊棘路,披肝瀝膽雄關渡。
伏櫪壯心挑重負,任勞任怨熬霜露。千里崎嶇堪細訴。呈一賦,聲聲祝願春常駐。
(2002.11.29《華僑新報》第6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