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4日 星期日

第242篇:《尊師》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由啟蒙開始,也記不清總共有多少位老師曾教過我,但有一點時常牢記:一日為師百世尊。隨著年齡的增長,碩果僅存的幾位老師,最年輕的也跨越古稀七十了。這幾年來,散居各國的老師先後離開塵世,依然健在的就更令人珍惜。每次聽聞噩耗,內心陣陣哀傷劇痛,說真的,很怕為先師寫悼詞,突然間發覺,能報師恩的機會是越來越少了。

韓愈有「師說」流傳後世,該文雖短,但說理清晰,論證雄奇,他開頭說道:「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韓愈認為,不分地位高低,也不管年齡大小,道理在哪裏,老師就在哪裏,他直言駁斥那些覺得從師羞恥、不肯謙虛向地位低的人請教的士大夫階級,可謂一針見血,義正詞嚴也。

尊敬師長,是崇高美德,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也是古代文明的標誌。尊師要講究內心的敬仰虔誠,心誠則禮敬也。在儒家思想、道德、學說、規範中,尊師與重教相聯繫,對老師之敬重,有如子女對嚴慈之孝敬,若對老師失敬,則教不重、德不尊。有形的,諸如對師輩之稱呼、禮節,而無形的,則是對老師的思想、學說之推崇,對老師的知識、品格、言行之宣揚傳播等等。

孔子雖然位極至尊,被奉為萬世師表,他卻以郯子、萇宏、師襄、老聃為師,韓愈曰:「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認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智也。」他不恥下問,拜有學問的人為老師,老子當時在洛陽任管理圖書典籍小官,孔子知道後,長途跋涉到洛陽,向老子拜師,學了很多知識,臨別時老子語重心長說道:「有錢的人送行,贈送錢財,有道德的人送行,就送幾句話。我沒有錢財送給你,就送給你幾句話吧!一是你讀了不少書,要吸收其中有用的東西,而不要拘泥於古人的話;二是應當記住,會做生意的人,不把貨物全擺在外面,道德修養高的人,從來不炫耀自己;三是要追求知識和修養,而不應追求地位和享受。」孔子聽了老子的教誨,十分感動,他回去後對弟子說:「鳥,吾知其飛;魚,吾知其游,獸,吾知其能走。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孔子和老子之師緣,千古流傳。

除了孔子尊師老子,歷史上尊師之佳話很多:漢留侯張良尊師黃石公;北宋學者楊時程門立雪尊師程顥、程頤;明代文學家董沄頂風冒雪尊師王守仁;明末抗清英雄、死守揚州的史可法寧死不屈尊師左光斗;清初學者顧炎武寫《廣師篇》倡導廣敬師賢;清代名醫葉天士精益求精瞞名四出拜師;清末名臣張曜以夫人為導師,刻圖章「目不識丁」自勵等,很值得後人學習和借鑑。

稀寶可尋,良師難遇,一生中若得名師指點,終身受用。孔子「有教無類」,只要拿十條乾肉作為見面禮,就能拜孔子為師,相傳孔子門徒多達三千餘眾,其中「七十二賢人」是佼佼者。

時至今天在海外,像孔子收徒的例子已不多,時代在變遷,觀念在更新,加上金錢、名利、身份、環境、價值觀等主、客觀因素的諸多影響,老師的定位發生了變化。有錢報讀私家名校,出高價就能聘請名師,學生交費,老師授課,談不上師恩師德,唱畢業歌後,師生關係告終,彼此就成陌路人。如此類推,繪畫、書法、舞蹈、音樂、武術、烹飪等,論鐘頭收費,教師是職業,師徒成主顧,感情只維繫在課堂上,下了課就各師各法,互不關聯,這和過去華僑辦校不同。

以前僑校課堂班主任相當於家長,對班上學生負有全權管教的艱辛責任,學生接受老師傳授的東西,除了讀書之外,在德育、智育、體育三方面都須兼顧。老師週末還常親自到學生家裏作家庭訪問,與學生家長保持聯絡,師生關係十分良好。由於資訊非常欠缺,老師傳遞之訊息,成了與外界溝通之唯一可行途徑,學生接觸老師的機會比在家中還多,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對老師之景仰、崇敬有時更甚於父母。老師的舉止言行,在學子純真樸實的心靈留下深深烙印,三十年過去了,印象依然深刻,校園往事時常牽引思維的線索,劫後重逢,悲喜交加,這份歡欣,這箇中滋味,相信世間只有從戰火中熬過來的漏網倖存者,才能感受出來。飲水思源,知恩圖報,是莘莘學子之共同願望,去年六月,來自全球各國之端華校友在巴黎聚合,舉行隆重的謝師宴,約八百人出席,並編成通訊錄,讓失散多年之校友重新聯絡,讓尊師愛校之優良傳統發揚光大。

譚嗣同說:「為學莫重於尊師。」八四高齡的張德潛老師在美國加州病逝,能在他生前參予《鴻爪留痕集》的打字出書,深感殊榮。享年八十的楊璧陶老師在紐西蘭逝世,能在她旅遊美加時陪伴赴渥太華,終身不忘。八十多歲的郭燕芝老師、陳國暲老師日前從香港寄來一疊詩稿,十分珍貴。許之遠老師身在台灣,每次出書總會第一時間相贈。九二壽翁薛世祺老師也從法國寄來近作;年逾古稀的曾習之老師夫婦,千里迢迢來滿地可探望學生,與騷壇眾吟友唱酬,留下詩篇多首,特編輯成「到訪滿城唱和錄」,在愛明頓《加華報》發表。倘若有時間為各位老師的文集出書打字,這也是衷心願望,至於浩蕩師恩,無法用任何器皿衡量,相信今生今世永難報答也!
(2001.05.04《華僑新報》第532期)

附:
讀麗璧軒《尊師》寄盧茵君
伍兆職
「一日為師百世尊」,春風桃李誼長存。
緬懷美德歌傳統,感激栽培圖報恩。
古代文明留榜樣,儒家學說尚靈魂。
仁心義骨柔情暖,孔子仍然禮節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