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幸有子期知伯牙,詩聲遠播到天涯。
譚公起灶吟爐旺,劉子添薪韻火遐。
磨瓚尋龍蒐古玉,觀書賞雪孕騷芽。
與君唱和嚐醅酒,屋後閑聊互詠霞。
其二
春來蟹爪喜開花,最憶吟坊共品茶。
連脈溫寒如手足,知心苦樂若唇牙。
但交磊落紅豬俠,莫計些微白璧瑕。
昨夜盆栽驚惡雪,明晨石築浴新霞。
──次韻寄懷石兄二首
三月十七日星期六下午,暖春初降,日麗風和,驅車到磨瓚坊探訪懷石兄,睽違數月,一解惦思牽掛愁情。懷石兄蓄鬍留鬚,我數月鬢髮未剪,彼此看起來放任不羈,疏狂粗獷,嫂夫人拿了照相機,給我們拍攝幾張合照留存,提議沖曬後每人各自在相片背面題詩一首,以資紀念。恰巧當天是懷石兄五十四歲生辰,展讀其愛女手書於生辰賀卡的祝辭,緊扣心弦,感人肺腑,昔日情懷,難忘往事,依稀浮現眼前。回來後題了兩首詩,聊表寸心也。
翻閱舊日記,追憶與懷石兄的最初交往,還得從四年前談起。1997年初夏,報社轉來了白鷗文友的電話號碼,隨即找到她,才知其二哥欲與我結識,並叫我立刻撥電話聯絡,就這樣,神交紙上的心靈獲得了溝通,很快便相約見面,時間是6月30日,香港回歸的前一天。懷石兄將一封無法寄出的信交給我,並以一塊稀世白璧和一片出土龍胎相贈,如此貴重玉石,送給對古玉一竅不通的門外漢,受之有愧,為了此一饋贈,我下了決心,向這位古玉鑑賞家學一點皮毛常識,還借了幾本出土古玉的專書研習一番,但至今仍不得其門而入,只好觀龍搔首,望璧興嘆矣。
而真正來往,還是由寫詩開始。懷石兄曾蒞臨舍下,並贈了四首七絕,詠桃、茅、藤、艾,取名「詠四祥」,於《華僑新報》第404期(1998.11.20)刊出,本欄遂於第405期寫了《詩花》,向讀者介紹這位詩壇黑馬。此後的日子裏,陸續讀到懷石詩詞曲賦,詩誼在推敲中增進。
「詩會」一文發表後,懷石兄撰稿支持,為組會催生,經過半年醞釀,終於在1999年11月6日成立,譚銳祥壇主提議將「魁北克中華詩詞學會」改稱「研究會」,更名副其實。在剛創會那段日子,懷石兄幾乎每天都來電話,週末抽空聚首協商,多次以書信提供寶貴意見,而作詩勤奮,酬唱頻頻,佳句俯拾皆是,成了詩壇主將,並負責接聽詩友電話,記錄存檔,工作量很大。除了參與「緣起」之文書起草,他還為詩會設計會徽,安排每次雅集,為推動舊體詩不遺餘力。
懷石兄見義勇為,可以從他給我的信中一段話看得出來:「我左度右度,覺得你既已提關刀,跨赤兔出戰,兄弟咱俺可不能縮在牌樓裏看你一個人獨個兒挨黑槍,是鐵哥兒的,齊齊上!」果真是熱血男兒。我的很多文章,都先傳去給懷石兄過目,他總認真修改後傳來定稿,這大疊傳真紙,都是他的心血。記得他還曾為本欄隨筆定下題目,把「冤獄」改為「讒訟」,恰到好處。
1999年7月,懷石兄有要事飛北京,在百忙中抽出時間,來回幾次往返西長安街北京圖書大廈,為我渴盼的那套《不列顛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奔走;酷熱的天氣,繁忙的交通,厚厚廿大本裝了兩大箱,幾十公斤重,萬里迢迢親自帶回加拿大,又分文不肯要,還在扉頁上題贈「笑納」,此份珍貴情誼,已遠遠超出書價千百倍,我內心有說不出的激動,只能寫下那篇「好書」致謝。
家中的蟹爪蘭、秋海棠,屋後的哈爾濱青松,都是懷石兄嫂贈送,他家的瓜熟了,我們成了享用者,他的酒釀成了,我有幸先品嚐,我生病了,他第一時間開車送我去找醫生,而他抱恙半年餘,我卻什麼也沒有幫過,這份歉意,這份內疚,永遠在折磨我,可用「無地自容」來形容。
龍年正月初二,和懷石兄到五知堂拜訪寒門書生,把盞吟詩,撰聯揮墨,拍照存真,此情此景,畢生難忘,寫「雅集」永誌。庚辰二月初四,與胡楠仁君訪磨瓚坊,揭盅嚐釀,每人即席成詩,寫「詩聚」長留回憶。《推敲集》面世,我對自己說,總有一天,我會為懷石兄出詩詞專集,為了這一願望,我已將他這幾年在各報發表過的所有詩作都打字儲存進電腦,備份幾張磁碟。
許之遠老師來滿地可時,曾將其新詩集《致屈原》簽名指定贈送懷石兄,他收到後立刻寫信致謝,特引用一段,以窺見其憂國憂民心思:「我亦布衣之子(父祖輩起即躬耕南洋),卻鬼使神差,親歷中國文革浩劫之始末,又目睹香港起飛、蛻變,本人最後落索於斯,飽嚐北美洲唐人街文化,感觸良多,深痛中華文化飽經風光、折墮,竟致撲朔迷離、邪正難分的境界。觀兩岸之堂皇,域化遊子無奈。初讀《致屈原新詩集》,即不禁掩卷長嘆:徒惹三才士,招魂仔細吟!」
與病魔搏鬥,是對懷石兄身心的最大考驗,勇於接受治療挑戰,從未中途退縮,像浴火鳳凰,眾詩友紛紛祈禱祝福,贈詩鼓勵,終於戰勝頑疾,驅除二豎,可喜可賀。謹以此文,記下難忘往事,為詩交見證,在精神上為懷石兄打氣,並預祝「詩壇百期」出版《滿城賡詠集》之計劃成功。
(2001.03.23《華僑新報》第526期)
幸有子期知伯牙,詩聲遠播到天涯。
譚公起灶吟爐旺,劉子添薪韻火遐。
磨瓚尋龍蒐古玉,觀書賞雪孕騷芽。
與君唱和嚐醅酒,屋後閑聊互詠霞。
其二
春來蟹爪喜開花,最憶吟坊共品茶。
連脈溫寒如手足,知心苦樂若唇牙。
但交磊落紅豬俠,莫計些微白璧瑕。
昨夜盆栽驚惡雪,明晨石築浴新霞。
──次韻寄懷石兄二首
三月十七日星期六下午,暖春初降,日麗風和,驅車到磨瓚坊探訪懷石兄,睽違數月,一解惦思牽掛愁情。懷石兄蓄鬍留鬚,我數月鬢髮未剪,彼此看起來放任不羈,疏狂粗獷,嫂夫人拿了照相機,給我們拍攝幾張合照留存,提議沖曬後每人各自在相片背面題詩一首,以資紀念。恰巧當天是懷石兄五十四歲生辰,展讀其愛女手書於生辰賀卡的祝辭,緊扣心弦,感人肺腑,昔日情懷,難忘往事,依稀浮現眼前。回來後題了兩首詩,聊表寸心也。
翻閱舊日記,追憶與懷石兄的最初交往,還得從四年前談起。1997年初夏,報社轉來了白鷗文友的電話號碼,隨即找到她,才知其二哥欲與我結識,並叫我立刻撥電話聯絡,就這樣,神交紙上的心靈獲得了溝通,很快便相約見面,時間是6月30日,香港回歸的前一天。懷石兄將一封無法寄出的信交給我,並以一塊稀世白璧和一片出土龍胎相贈,如此貴重玉石,送給對古玉一竅不通的門外漢,受之有愧,為了此一饋贈,我下了決心,向這位古玉鑑賞家學一點皮毛常識,還借了幾本出土古玉的專書研習一番,但至今仍不得其門而入,只好觀龍搔首,望璧興嘆矣。
而真正來往,還是由寫詩開始。懷石兄曾蒞臨舍下,並贈了四首七絕,詠桃、茅、藤、艾,取名「詠四祥」,於《華僑新報》第404期(1998.11.20)刊出,本欄遂於第405期寫了《詩花》,向讀者介紹這位詩壇黑馬。此後的日子裏,陸續讀到懷石詩詞曲賦,詩誼在推敲中增進。
「詩會」一文發表後,懷石兄撰稿支持,為組會催生,經過半年醞釀,終於在1999年11月6日成立,譚銳祥壇主提議將「魁北克中華詩詞學會」改稱「研究會」,更名副其實。在剛創會那段日子,懷石兄幾乎每天都來電話,週末抽空聚首協商,多次以書信提供寶貴意見,而作詩勤奮,酬唱頻頻,佳句俯拾皆是,成了詩壇主將,並負責接聽詩友電話,記錄存檔,工作量很大。除了參與「緣起」之文書起草,他還為詩會設計會徽,安排每次雅集,為推動舊體詩不遺餘力。
懷石兄見義勇為,可以從他給我的信中一段話看得出來:「我左度右度,覺得你既已提關刀,跨赤兔出戰,兄弟咱俺可不能縮在牌樓裏看你一個人獨個兒挨黑槍,是鐵哥兒的,齊齊上!」果真是熱血男兒。我的很多文章,都先傳去給懷石兄過目,他總認真修改後傳來定稿,這大疊傳真紙,都是他的心血。記得他還曾為本欄隨筆定下題目,把「冤獄」改為「讒訟」,恰到好處。
1999年7月,懷石兄有要事飛北京,在百忙中抽出時間,來回幾次往返西長安街北京圖書大廈,為我渴盼的那套《不列顛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奔走;酷熱的天氣,繁忙的交通,厚厚廿大本裝了兩大箱,幾十公斤重,萬里迢迢親自帶回加拿大,又分文不肯要,還在扉頁上題贈「笑納」,此份珍貴情誼,已遠遠超出書價千百倍,我內心有說不出的激動,只能寫下那篇「好書」致謝。
家中的蟹爪蘭、秋海棠,屋後的哈爾濱青松,都是懷石兄嫂贈送,他家的瓜熟了,我們成了享用者,他的酒釀成了,我有幸先品嚐,我生病了,他第一時間開車送我去找醫生,而他抱恙半年餘,我卻什麼也沒有幫過,這份歉意,這份內疚,永遠在折磨我,可用「無地自容」來形容。
龍年正月初二,和懷石兄到五知堂拜訪寒門書生,把盞吟詩,撰聯揮墨,拍照存真,此情此景,畢生難忘,寫「雅集」永誌。庚辰二月初四,與胡楠仁君訪磨瓚坊,揭盅嚐釀,每人即席成詩,寫「詩聚」長留回憶。《推敲集》面世,我對自己說,總有一天,我會為懷石兄出詩詞專集,為了這一願望,我已將他這幾年在各報發表過的所有詩作都打字儲存進電腦,備份幾張磁碟。
許之遠老師來滿地可時,曾將其新詩集《致屈原》簽名指定贈送懷石兄,他收到後立刻寫信致謝,特引用一段,以窺見其憂國憂民心思:「我亦布衣之子(父祖輩起即躬耕南洋),卻鬼使神差,親歷中國文革浩劫之始末,又目睹香港起飛、蛻變,本人最後落索於斯,飽嚐北美洲唐人街文化,感觸良多,深痛中華文化飽經風光、折墮,竟致撲朔迷離、邪正難分的境界。觀兩岸之堂皇,域化遊子無奈。初讀《致屈原新詩集》,即不禁掩卷長嘆:徒惹三才士,招魂仔細吟!」
與病魔搏鬥,是對懷石兄身心的最大考驗,勇於接受治療挑戰,從未中途退縮,像浴火鳳凰,眾詩友紛紛祈禱祝福,贈詩鼓勵,終於戰勝頑疾,驅除二豎,可喜可賀。謹以此文,記下難忘往事,為詩交見證,在精神上為懷石兄打氣,並預祝「詩壇百期」出版《滿城賡詠集》之計劃成功。
(2001.03.23《華僑新報》第5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