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4日 星期日

第230篇:《碩果》

今天是辛巳上元佳節,沒有花燈可賞,沒有文酒雅集,只在家中拜祭祖先,肥雞燒肉下酒獨飲,令我想起廿五年前在泰國曼谷海天樓參加丙辰元宵雅集的盛事:筵開四席,足足四十幾人,大多是白髮蒼蒼的詩壇老前輩,由於在報上《湄南吟苑》投稿而獲主編邀請出席,也大膽加入抽籤分韻行列,當晚眾詩友即席成詩近百首,歲月匆匆,如今健在的,相信只剩下李少儒一人了。

感謝碩果僅存的幾位詩壇老前輩,不斷寄來近作。法國巴黎九十一高齡的薛世祺老師,日前寄來《山水情唱和集》,厚厚的一大冊,如獲至寶,愛不釋手;薛老師已先後饋贈他結集出版的《八十長青集》、《花都塔影詩集》,他的手稿,是最珍貴的蛇年禮物。汕頭陳國暲老師,春節期間到香港,與太古城郭燕芝老師相聚,在電話中知悉他們已收到我寄去的蛇年郵票和詩壇剪報,他們都說將再寄來近作發表,兩位八十高齡的前輩,都是詩壇高手,陳國暲老師已出版《寒香燕詞草五百首》、《鷓鴣百唱集》、《百蝶戀花集》、《寒香室詩集》。許之遠老師遠在台灣,依然關心滿地可詩壇,他還將剪報帶去,並抽出譚銳祥先生、懷石先生詩作多首,逐句細評;許老師是台灣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古典詩詞評審委員會五位委員之一,他對古詩詞的造詣極深,能刊登他的詩,是詩壇之一份光榮。阿省愛城曾習之老師,近日將結集出版《片片紅楓情──曾習之文集》,約四十萬字,內中包括散文、評論、遊記、序、跋、按語、講話、悼文、詩歌等,雖已七十幾歲,筆耕甚勤,創作極豐。阿省愛城林盛羽先生、緬省溫城李永洪先生,一直都在當地報紙上發表舊體詩詞,近日他們答應,將給予稿援。幾位昔日詩壇健筆都已作古,他們生前都有送來詩集,包括《熹光樓詩鈔》的郭逸之壇主、《鴻爪留痕集》的張德潛老師,他們在詩中永生!

欣逢詩壇第六十期,利用幾個晚上,翻查《華僑新報》自第三百期以來,所有曾經發表過的舊體詩,統計諸君作品,做個初步總結,製成六個一覽表格,才發現這五年來,滿地可寫舊體詩的朋友多達四十幾位,用不同筆名發表了1368首詩詞。這個碩果,應該讓大家分享。

過去五年來,每週在《華僑新報》發表的舊體詩平均三首,自第308期至第458期總共150期中,不同筆名之詩友合計34位,一共刊出詩詞441首;自詩會成立以來,舊體詩之創作增加超過五倍,詩壇六十期共刊出37位不同筆名詩友之詩、詞、曲、賦合計927首,這個卓著成績,是海外華文報刊中罕見的,堪稱創舉。我每週都收到世界各地朋友寄來當地報刊,舊體詩最多每星期四、五首,像《華僑新報》那樣大篇幅發表舊體詩,相信只有1986年間多倫多《快報》可以媲美;當年的「快報」由許之遠老師和已故張展鵬先生(岳楓)主持筆政,七十多歲的郭逸之老詩人主編並手抄製版的《快報》詩壇每週出版一期,每期刊出美加和世界各地詩友投舊體詩詞廿幾首,可惜只辦到卅幾期,便因壇主郭逸之仙逝,而沒有再辦下去。

談到《華僑新報》詩壇的碩果,當推譚銳祥壇主,他日理萬機,商務繁忙,又身兼多個僑團重任,應酬頻密,但從未中斷舊體詩創作,不管多忙,每個星期三保證一定會將詩作寄來,風雪不改,如此鍥而不捨的精神,是詩友的典範,六十期中已發表了一百首以上。在壇主的帶動下,伍兆職先生也急起直追,共寫了一百卅多首。而雪梅君在第458期開始寄來詩稿,但起初不是定期,後來便每週必寫,如今已積累六十首,成績可觀。詩會發起人之一的懷石兄,是詩壇的主力,在第500期以前,他總共發表了83首詩詞,刻下雖然抱恙在身,但仍十分關心詩壇動向,希望他早日康復,再揮健筆,分擔詩壇重任,畢竟,詩會是懷石兄的多次催生才宣告成立的。

詩會自1999年11月6日成立以來,走過了許多艱辛的日子,也留下了不少難忘的回憶,詩友們為詩壇創作了大量好詩,舉辦了幾次雅集,抽籌分韻,即席成詩,揮毫弄墨,還合訂成《推敲集》留存紀念,一年多來,詩會諸君對掀起舊體詩創作的新高潮,起了帶動之作用,成績是肯定的。事實證明,純文學團體還是有生存的空間,只要不涉及政治、權位、名利、派系等因素,詩會是可以健康發展,相信暫時困境很快就會過去,而更遠的希望應該寄托在新一代身上,但願能開辦詩詞學習班,培養年青詩友,以彌補青黃不接之隱憂。歡迎各位詩友踴躍投稿,可以斷言,能在《華僑新報》詩壇上發表的作品,還是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讀性,其水準還是可以被認同的。
(2001.02.09《華僑新報》第5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