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6日 星期二

第165篇:《詩季》

兩年前,曾在報上刊登過一篇《推廣雅文化》的短文,如今重讀,依然回味無窮。

文中談到朋友勸我少寫難讀得懂的舊體詩詞,多寫淺白易曉的散文,謂這裏是海外,沒有多少人能接受平仄押韻的陽春白雪高雅文化,我當時引用了一則小幽默來作答:

兩名分別來自英國和日本的鞋子推銷員不約而同的一塊抵達非洲某落後地區,準備拓展鞋業新市場;翌日,他們各自向其總公司發回電報。英國人報怨道:「這裏的人根本不穿鞋子,我明天就啟程返回倫敦。」日本人興奮的說:「這裏的人還沒有穿鞋子,我會留下來。」從赤足到開始穿鞋,再進化到鞋的審美,是個漫長的過程。詩詞創作也一樣。

古體詩詞的國粹在海外弘揚,從無人欣賞到踴躍應和,從對影獨吟到聯珠唱玉,從沒有知音到引起共鳴,更是一次雅文化的昇華。由於在海外很難買到韻譜、詞譜等工具書,增加推廣古體詩詞之困難;年青人接受西方教育,對中華文化望而生畏,敬而遠之,能閱讀華文報刊已不容易,遑論推敲詩詞,以至對古典詩詞產生一種「高不可攀」的錯覺。

本欄曾於今年三月寫過一篇「詩會」,希望能呼籲滿地可一群喜愛中華古典詩詞的朋友組成吟苑,當時還預定於端午詩人節成立詩會,由於時機未成熟,不能如願組會,但醞釀、籌備工作一直在進行中。如今,在詩友的催生下,十一月六日,「魁北克中華詩詞研究會」終於宣告正式成立。凡事最重要是起步,有了開始,有了發端,就一定有希望。

中華古典詩詞源遠流長,是中華文化的珍貴遺產,詩會的唯一宗旨,是繼承這份遺產。要推廣、弘揚,必須先保護、繼承;要保護,就必須全力捍衛,嚴格遵守詩詞格律;要繼承,就必須認真學習、虛心研究。對古詩詞不同版本,盡量保留原貌,對各家校點評鑑,取捨慎重;切忌擅自更新、增刪、篡改古籍;切勿隨便更改詞譜,創新韻律;對詩詞中的精華部分,努力吸收,其質疑部分,細心研究,務必使這數千年瑰寶不受破壞、損毀。

詩會是成立起來了,下一步就是如何匯集各方詩友,再與其他地區詩會聯絡。以詩會友,是騷壇雅事。每逢年節,騷人墨客雅集,唱酬步韻;不定期出版詩詞特輯,刊登詩友作品,介紹各地詩壇近況,舉辦詩詞講座,暢談作詩填詞心得,討論唐詩宋詞鑑賞......。

在法國巴黎,有「龍吟詩社」,在美國紐約,有「四海詩社」,在多倫多,有「湖楓詩社」,在泰國,有「湄南河詩壇」,在中國大陸,更有各省各市的「中華詩詞學會」,能和詩壇前輩聯絡,相互唱和,切磋詩意,推敲修辭,品評把盞,實乃人生一大快事也。

詩會始於流派,戰國詩人屈原,首創騷體,宋玉、唐勒、景差等步之,是為詩壇最早群體;漢武帝在柏梁台和群臣唱和,稱「柏梁體」,開騷壇酬唱之先例;兩千年來,詩詞流派上千,每個朝代都有新體倡導,有「田園詩派」、「山水詩派」、「邊塞詩派」、「宮體詩派」、「新樂府詩派」,有「婉約詞派」、「豪放詞派」、「格律派」,有「太康體」、「元嘉體」、「永明體」、「西昆體」等,都在探索中發揚光大,這是值得肯定的。詩詞創作,一脈相承,在不否定古人的前提下,才能自成一格,創出新風格來。

曾讀過一篇文章,談到新韻詩體,主張「平仄開放、韻體改革」,「從昔人所創制的格律和平仄的枷鎖中解放出來,讓原來屬於人民的詩歌由封建士大夫手中的自我陶醉的浮華浪麗玩物重新回歸於人民。」根據這一主張,平仄中入聲字沒有硬性規定是仄聲,可以將「國、革、讀、活、合、學、黑、滑」都列入平聲,「十三覃」的字可以與「十四寒」、「十五刪」通用,「十二侵」獨用的字可以與「十一真」混為一體,「心、新」「深、身」不分,「音、因」、「侵、親」同韻,「南、難」、「三、山」通押,「藍、蘭」、「含、寒」一樣,那將不再是繼承遺產,而是誤導下一代,古典詩詞的命運將可悲矣。

詩季已到來,詩的芬芳正傳播,詩的魅力正發揮,願所有喜愛詩詞的朋友,聚在一起,陶醉在雅文化的氣氛中。歡迎詩友們踴躍創作,以詩詞吟詠,迎接千禧龍年之降臨。
(1999.11.12《華僑新報》第455期)